发生在阿勒斯万格公司的一件事(第3/3页)

眼看就要大吵一场了。胆小的同事纷纷溜出了办公室。但是我们的两个女打字员柳辛娜和柳夏却跟往常一样,急忙奔来看热闹,一路上只听见她们的木屐吧嗒吧嗒地响。

这时勃拉戈夫沉着地,甚至有点儿忧郁地说道:

“要是您认为在尊稿上准确地打上标点符号就是改动了大作,那好吧,是我改动了大作。这是我做校对应尽的职责。”

索鲍利冲到勃拉戈夫跟前,一把握住他两只手,拼命地摇晃,然后抱住老人,按照莫斯科人的规矩,一连吻了他三次。

“谢谢!”索鲍利激动地说,“您给我上了一课,非常好的一课。可惜上得太晚了。一想起我过去的作品,我就觉得对它们是有罪的。”

晚上,索鲍利不知打哪儿弄到半瓶白兰地,拿到阿勒斯万格公司来。我们把勃拉戈夫请来了。巴格里茨基和下了岗的若拉·科兹洛夫斯基也来了。于是我们几个人在一片赞美文学和标点符号声中把半瓶白兰地喝得涓滴不剩。

通过这桩事情,我心悦诚服地懂得了在必要的地方及时地打上一个句号,能对读者起到多么惊人的作用。

[1]爱德华·格奥尔吉耶维奇·巴格里茨基(1895—1934),俄罗斯诗人,原姓玖宾,生于敖德萨犹太人家庭。

[2]何塞·马里亚·埃雷迪亚(1842—1905),本名乔治-马里亚·德·埃雷迪亚。父为西班牙人,母为法国人,出生于古巴,后居法国,成为法国巴那斯派主要诗人。

[3]瓦连京·彼得罗维奇·卡达耶夫(1897—1986),俄罗斯作家。代表作有《雾海孤帆》等。

[4]伊萨克·埃曼努伊洛维奇·巴别尔(1894—1941),苏联犹太作家。代表作有《骑兵军》和《敖德萨的故事》等。

[5]尤里·卡尔洛维奇·奥列沙(1899—1960),俄罗斯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有《三个胖国王》和《妒忌》等。

[6]伊利亚·伊利夫(1897—1937),原名伊利亚·阿尔诺里多维奇·法因济尔别尔格,俄罗斯作家。曾与叶夫根尼·彼得罗维奇合作写成著名讽刺小说《十二把椅子》(1928)。1931年又合作写成续篇《金牛犊》。

[7]安德烈·索鲍利(1888—1926),原名尤里·米哈伊洛维奇·索鲍利,苏联犹太作家。14岁即离家流浪。1904至1906年因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而被流放,1906年由流放地逃至瑞士。1915年初回俄国,复又在全国各地流浪。二月革命后,在临时政府北方方面军任要职。十月革命后继续在全国各地漫游。是当时颇负盛名的一位小说家。

[8]《俄罗斯言论报》是1895年创办于莫斯科的一份日报,以温和的自由主义立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该报是俄国第一家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世界许多国家的首都派驻特派记者的报纸,在1905到1915年期间,印数激增,达到65万份。1917年12月该报由于刊登反对苏维埃的言论而被查封。1918年1月该报复刊,先后改名为《新言论报》和《我们的言论报》,至1918年6月正式停刊。

[9]伊凡·德米特里耶维奇·瑟京(1851—1934),俄国启蒙派出版家。

[10]莎拉·伯恩哈特(1844—1923),法国女演员,表演以台词、声乐技巧见长。

[11]维拉·瓦西里耶芙娜·霍洛德纳娅(1893—1919),俄国电影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