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第4/6页)

[译文]

十月十二日,宰相、亲王、宗室、百官入朝为皇上祝寿,举行盛大的朝贺典礼(朝臣手持笏板,按礼节朝拜皇上)。音乐尚未奏响,集英殿的彩楼上教坊司的乐人就开始模仿百鸟的鸣叫,宫廷内外一片肃静,只听见半空中传来和鸣的鸟声,犹如鸾凤飞来聚会似的。百官以下向皇上谢恩落座已毕,宰相、禁从、亲王、宗室、观察使以上的官员,以及辽国、高丽、西夏三国的副使坐在大殿上;朝廷六部及各寺、司的百官,各国使臣的随行使节,坐在大殿两侧的廊下;军官以下的官员排列在彩楼后面,都坐着用红锦布面盖着的侧面带有铜钉的木墩子。每桌分别排列一份由环饼、油饼、枣塔等陈设的看盘,其次是各色的水果。只有辽国副使前面又多加一份猪羊鸡鹅兔带骨熟肉,都用小绳系着。每桌上又有生葱、韭、蒜、醋各一碟,还有三五人共用的面汤一桶,桶边立着数把勺子。有教坊色长两名,站在大殿前的栏杆旁边,裹着头巾,身着宽大的紫袍,腰系金带义襕,负责察看盏斟御酒。看盏,就是举起长袖,高声唱令道“绥御酒”,令声刚落,就甩动双袖拂在栏杆边上停下。给宰臣斟酒时,就唱令道“绥酒”,袖子的舞动和前次一样。教坊司的乐部列于山楼下的彩棚里,乐手们都头裹长脚子幞头,身着紫、红、绿三色的宽衫,腰间束着黄义襕以及镀金凹面的腰带,在面前排列着拍板,十串为一行。下一排是清一色的画面琵琶,总共五十把。再下一排是箜篌两台,箜篌高三尺左右,形状像半边木梳,黑漆镂花描金彩绘,下面有台座,每台箜篌二十五根弦,一人跪地用双手交互弹拨。再下一排是两面高架大鼓,鼓身彩绘花底金龙,击鼓人背上反系着两个宽大的袖子,胳膊上另外套着黄色的窄袖,手里拿着镶裹着金箔的鼓棰子,棰子上还垂着两根丝穗,击鼓人两手高举着互击鼓面,动作如流星一样快。后面又有羯鼓两座,如同普通的番鼓,放在一张小桌子上,击鼓者两手皆拿着鼓棰子击鼓,杖鼓与羯鼓的节奏相呼应。再后一排是金属的和石制的方响,悬挂在镶金彩绘的架子上,两边垂挂着流苏。再后排罗列有箫、笙、埙、篪、觱篥、龙笛等乐器。两旁两两相对地罗列着杖鼓二百面,击鼓者都头戴长脚子幞头、紫绣抹额,身着背上系带的紫色宽衫,两臂为黄色的窄袖,腰间系着黄义襕。演杂剧的艺人,身着各自角色的紫、红、绿三种颜色的宽衫,腰系义襕,镀金腰带,从殿外边的台阶处两两相对站立,一直排到乐棚那边。每逢歌舞艺人入场,这些排列之人就两手叉腰,耸动着左右肩膀,舞动双脚以应和音乐的节拍,一同整齐地舞起来,这叫做“挼曲子”(“挼”音同“仍”,与“回”反切)。

斟第一轮御酒时,歌板色一名出场,唱中音歌曲一遍之后,先用笙和箫、笛子各一种相伴和,又唱一遍,各种乐器一齐奏响,但却只能听到歌唱者的歌声。斟宰臣酒时,乐部音乐再起。斟百官酒时,《三台》舞开始起舞,舞者一般是由雷中庆承担。其他的伴舞者都身穿宽大长衫,唯独中庆一人因有官职而身着官服。舞曲演奏到“入破”、“正”之前的“排遍”时,舞者入场,演奏到“歇拍”时,又有一名舞者入场,两人对舞几拍后,前面的舞者退场,只由后上场的那位舞者跳到曲终,这叫做“舞末”。

第二盏御酒,歌板色演唱和前次一样。宰臣饮酒时,乐队演奏的是节奏舒缓的慢曲子。百官饮酒时,《三台》舞起舞和前次一样。

第三盏御酒,表演百戏的左右军艺人入场,马上安排演出。所谓左右军,指的是京城里大街的两侧,并不是指禁军中的军士。百戏表演有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跟斗、擎戴之类,而不演出装扮狮子、豹子和举大旗的神仙鬼怪等节目。表演百戏的艺人里男女均有,他们全都头裹红色围巾、身穿花色服饰。大殿前原本就有石座柱子基孔,百戏艺人一进场,就能很快地在那些基孔上竖立起供表演的高竿。大凡御宴进行到第三盏酒时,才有下酒的菜肴果品,如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