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第3/6页)

第八盏,御酒,歌板色,一名唱《踏歌》。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合曲破舞旋。下酒,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

第九盏,御酒,慢曲子。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曲如前。左右军相朴。下酒,水饭、簇饤下饭。驾兴。

御筵酒盏,皆屈卮,如菜碗样,而有手把子。殿上纯金,廊下纯银。食器,金银錂漆碗碟也。宴退,臣僚皆簪花归私第,呵引从人皆簪花并破官钱。诸女童队出右掖门,少年豪俊争以宝具供送,饮食酒果迎接,各乘骏骑而归。或花冠,或作男子结束,自御街驰骤,竞逞华丽,观者如堵。省宴亦如此。

[注释]

①大起居:朝臣上朝时在大殿向皇帝进行跪拜朝贺的正规仪式,中有多次起兴,故称为大起居。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一记云:“紫震殿上寿,三十三拜,三舞蹈。初面西立,门进班齐牌,上升座鸣鞭,侍卫起居。……凡正旦朝贺一十九拜,三舞蹈。初面西立,上升座,门起居。”这里所记述的礼仪复杂而繁琐。本节所记是为徽宗皇帝上寿的大礼,当是“三十三拜,三舞蹈”,是大起居的最隆重的礼仪。②:即“墩”字。草编或木制的坐具,今俗称草墩子、木墩子等。这里所记述的是众官的座位木墩子,上面蒙着红色的布面。③偏钉:词义费解,疑有误字。若从字面意思猜测,当是指众官所坐的木墩子是用黑漆漆过的,侧面钉有盖钉。④每分:即每份。古文中“分”与“份”通。⑤一堞:即一碟。“堞”是“碟”的通假字。⑥义襕:本节内有“义襕”多处,见卷之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一节注。⑦绥御酒:“绥”字原作“”字,或作“啐”字。啐酒,即是在举行祭典已毕时饮福酒。《礼记·乡饮酒义》云:“啐酒,成礼也。”前人疏云:“啐,谓饮主人酒而入口,成主人之礼。”这里“绥御酒”,即是在为皇上庆寿的大礼进行完毕之后,开始饮用皇上所赐的御酒。唐李匡义《资暇集》卷下云:“三台,今之酒。”即是“啐”字,宋代又演变为“绥”字,是因读音相近而讹。⑧羯鼓:古代羯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即是羊皮鼓。唐代诸乐中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都用羯鼓。高承《事物纪原》卷二引《羯鼓录》云:“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⑨杖鼓:古代乐器名。以木为框,细腰,以皮蒙之,用五彩绣带装饰,左击以杖,右拍以手。唐代已使用杖鼓,见《新唐书·礼乐志》。宋代的杖鼓与唐代有所不同。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云:“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明帝宋开府皆善此鼓,其曲多独奏,如鼓笛曲是也。”⑩方响:古代的敲击乐器,磬类,始于南朝梁时。以十六枚铁片组成,其制上图下方,大小相同,厚薄不一,分两排,悬于一架。以小铜锤击之,其声清浊不等,为隋唐时燕乐中常用之乐器。唐杜牧《樊川集》外集有《方响》诗。清末俞樾《茶香室四钞》卷二十三“醴陵出方响”一则有较详考辨。歌板色:歌手角色名,即是按照板眼的节奏唱歌的角色。中腔:中度音高的歌者,相当于当代所说的“男中音”。三台舞旋:即按照三台舞曲的旋律起舞。三台舞曲的来历诸说不一。高承《事物纪原》卷二云:“三台,三十拍曲名也。刘公《嘉话录》曰:三台送酒,盖因北齐文宣毁铜雀台,别筑二个台,宫人拍手呼上台,因以送酒。李氏《资暇》曰:昔邺中有三台,石季龙游宴之所,乐工造此曲促饮也。又一说,蔡邕自御史累迁尚书,三日之间历三台,乐府以邕晓音律,制此曲以悦之。未知孰是。”破:“破”、“”与下文的“歇拍”都是古代宫廷大曲的术语,即大曲演奏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宋玉灼《碧鸡漫志》卷三云:“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正、入破、虚摧、实摧、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呈拽:即安排。见卷之六“元宵”一节注⑥。柱窠:石墩子上凿出的隼眼,以便竖立柱子时把柱子下头嵌在里边,称为柱窠。谭子:“谭”字应是“诨”字之误。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一节云:“教乐所伶人,以龙笛腰鼓发诨子。”可参照。致语口号:致语,见卷之七“驾幸临水殿现争标锡宴”注④。口号,宋代宫廷举行盛典宴会时,乐人念诵的颂诗,简明而短,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宋史·乐志》十七“教坊”有记述。周密《武林旧事》卷一“圣节”亦记有乐人进念致语口号的详细情节。上领四契:指儿童们穿的演出服装的特征。上领,是指布衫有另外缝上的衣领。契,中华书局出版的邓之诚注本谓即是“褉”,又作“衩”,四契为四开衩之衣。这样的解释似有不妥。实际上“契”在这里取契合之义,即是衣服开襟处的连接扣或系带,四契即是四扣或四系带。殿子:即垫子。“殿”是“垫”的通假字。筑球:古代的一种击球游戏,兼有竞技与表演的性质,又是一项体育或娱乐活动。进行的方式是用杖击或用脚踢球,这和当代的曲棍球、足球及手球比赛略有相似之处。筑球初见兴起于唐代,唐无名氏《卢氏杂说》记云:“僖宗在藩邸,好筑球,有炼腿之语。”(见曾慥《类说》卷四十九)据此文可知,唐末时的筑球是用脚踢。南唐尉迟偓《是朝故事》云:“(段)安节少年,因冷节与侪类数人筑气球,落于此宅中。”据此文知,五代时的筑球用的是气球。北宋时的筑球又有新变化。《宋史·礼志七四》云:“打球本军中戏,太宗令有司详定其仪。三月会鞠大明殿,有司除地竖木,东西为球门,高丈余,首刻金龙,下施石莲华座,加以采缋。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门。卫士二人持小红旗唱筹。……帝乘马出,教坊大合《凉州曲》。……又有步击者,乘驴骡击者,时令供奉者朋戏以为乐云。”又《宋史·仪卫六》记云:“球杖金涂银裹,以供奉官骑执之,分左右前导。”据此文可知,北宋时筑球建立了完整的比赛规则,场上有球门,有裁判,宋太宗也曾亲自下场筑球,筑球可以步行奔跑着进行,也可以是骑着马或骑着驴、骡进行,并使用球杖。本书卷之六“元宵”一节中说“苏十、孟宣,筑球”,苏十即是本节的苏述。球门:筑球场上东、西各设一门,有人守卫,对方击球入门为一胜,一胜则得一筹。两方争击,先得三筹者为胜家。陈元靓《事林广记》戊集二记有球门,并绘有图形。断送:古代口语中有“打发”、“使派”的意思,如《永乐大典》中保存的《张协状元》戏文中说:“我去讨米和酒并豆腐,断送你去。”这里是指筑球时首先由哨笛和杖鼓发令宣布开始。大肷(qiǎn):筑球场上术语,具体含义未详,当是一种击球的技巧。抹抢:词义未详,或是失败一方的球员在头上或身上所加的标记。两军:即前面“第三盏”一段中“所谓左右军,乃京师坊市两厢也”之意,亦非禁军之军。省宴:即朝廷中书省、门下省、内侍省举行的宴会。三省的机构见本书卷之一“大内”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