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骄傲感微妙的一面(第2/7页)

骄傲感消极的一面

有一些骄傲的表现是很容易察觉的,比如说自我热衷的一面: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打断别人的谈话、爱指挥人、极为固执己见、爱自吹自擂、大声地坚称自己、目中无人、很贪心。

但是我们也要辨识出一种更加隐蔽的骄傲感体现:一个人做了自私的事,当被问责的时候,便用了无辜的借口来辩解,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例如,考虑为何如下的行为举动看似不那么自私,却仍旧适用这个释义的:

·默默地退缩

·反复思考某人的过错

·故意不做深入的交流

·封闭的自我表现

·悲观的举动

·做事半心半意

·拖拖拉拉

·为了避开某人令自己忙得不可开交

其中的每一个行为特性都是被自我沉溺所激发的,不过正因为它们的本质过于被动,人们则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这些骄傲感的负面含义。

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过骄傲的行为举动。只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在生活中都有可能存在。

毫无疑问,骄傲感代表的是人类劣性中的核心。自从亚当和夏娃藐视老天并且吃下分别善恶之树的果实之后(实质上,他们声称与老天平等),人类从此就遭受了自我为中心的惩罚。

为了理解这个与生俱来的本性,思考一下婴儿是如何表现出自我热衷的。要想教一个幼童如何变得自私并不需要任何的教程和训练,就好像那是浑然天成的一样。事实上,当我们衡量一个孩子成熟的标准时,我们参考的是孩子远离自我中心而以别人为中心的意愿的程度。骄傲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品性,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后我们才能改掉这个习惯。

当成年人竭力弄明白他们自身的失调行为时,先质疑周围的环境对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假若不考虑人类本性黑暗的一面——骄傲感因素的话,那么就不能够完全理解反常行为的意义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我的咨询者中,安妮塔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洞察力的人。她发现她自身失衡的讨好行为,甚至认识到她需要弄清导致问题的原因后再去纠正它。当我和她谈起识别性格中骄傲的存在时,她若有所思地点头并且回答说,“我有过把问题全部都归咎于其他人身上的想法,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我意识到我会被其他人的选择所影响,这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也察觉我的内心出了某些问题令我偏离了常规,即使我身外的世界依旧如往常一样运转。”

我问,她是否认同骄傲是她的讨好行为的核心是,她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我想起了一个最近发生的例子,可能印证了你的观点。就在上个周末,我去父母的家中用晚餐。我把我解决的一个有关女儿的纪律性问题讲给爸爸听,但是他批评了我,因为他的意见与我有分歧。一旦他盯上我的事,我就发现自己为了不让他烦我而附和他的观点。在那一刻我会说尽好话或做尽好事,只为听到他好一点的评价。”

“既然你提起了骄傲的话题,我则有了更多的认识,”她继续讲道,“我认识到在过去我对他并不诚实,因为我操纵了他的想法,让他以为我是个老好人。其实我一直在做那样的事情,我猜你会说在那时我太在乎我自身的形象,以致我不允许我自己变得诚实。如果我不再沉溺于我自己,我可能已经告诉爸爸说我们只是观点不同而已,然后我会继续用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去教导女儿。”

我微笑着并在心里想,“哇,安妮塔逐渐心领神会了!她发觉促成她讨好行为模式的人正是她自己,而那正是转变所需的关键因素。”

当讨好者表现得低声下气或遵从别人强烈的意志时,那么所有错误的矛头可能都指向了那个强势的人,仿佛在说:“那个人真的很以自以为是。”那样的表述也许是正确的,但要想达到能够开始转变的程度,讨好者同样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并且能承认:“我的动机也很自私自利,我并不总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虽然如此直白的对话让人感觉到不自在,但它可能会致使某些重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