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叶春楼(第2/15页)

春楼里的朱庇特沙龙,是当地中产阶级人士常来聚会的地方。墙上糊了天蓝色壁纸,挂着一大幅画,画的是仙女勒达躺在一只天鹅下面。要来这个地方,先要上一条旋转楼梯,楼梯下面是一道临街的小门,狭窄而不显眼,门楣之上有一个安了格状网的壁洞,彻夜点着一盏小灯,如同有些城市街头壁龛里的圣母像脚下,老点着长明灯一样。

小楼潮湿而陈旧,散发出淡淡的霉味。有时,楼道里飘过一股科隆香水的芳香;有时,楼下的门半掩半闭,传来了下面酒客们粗俗的叫叫嚷嚷,像打雷似的,震动了整个小楼,使得楼上的贵客们在面带鄙夷的同时,又惶惶不安。

太太待客如待友,亲切随和,她守在沙龙里寸步不离,爱听客人们谈论城里的消息。她严肃的谈吐对那三个姑娘的胡言乱语颇有整肃的妙用;而对那些大腹便便的客人们来说,则像猥亵调笑中间的休憩,他们每天晚上前来找乐,由卖笑姑娘陪伴喝上一杯甜烧酒,放浪而有节制,风流而有体面。

楼上的三位姑娘的芳名是菲尔兰德、娜法爱尔与萝萨萝丝。

姑娘的人数有限,就得尽可能使她们中的每一位都成为一种品牌,一种妇女类型的样本,以便让每位顾客都能找到合意的对象,至少是接近自己口味的对象。

菲尔兰德代表“金发美女”型,个儿高大,近乎肥胖,软绵绵的。她原先是个农家姑娘,脸上的雀斑总消退不了,头发剪得短短的,呈浅浅的金黄色,浅得几乎无色,就像梳理过的亚麻,稀稀拉拉覆盖在头上。

娜法爱尔是马赛人,在许多海港做过妓女,权且充当了本楼的“犹太美女”这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她身材瘦削,颧骨凸出,上面涂着厚厚的胭脂。头发乌黑,抹了牛骨髓油,闪闪发亮,鬓角梳成弯钩形。她的眼睛原本很美,可惜右眼长了白翳。鹰钩鼻笔直垂在宽大的下巴之上,嘴巴里上牙床新镶了两颗门牙,同下牙床一排如朽木般发黑的老牙恰成对照,显得格外突出。

萝萨萝丝,身体像个小肉球,腿短肚子大。她从早唱到晚,嗓音像母鸭,有时唱轻佻的歌,有时唱伤感的歌。她还爱讲故事,故事都是又臭又长,索然无味。她也是个饶舌妇,只是在吃东西的时候才停止说话,而在说话的时候停止吃东西。她习性好动,总是闲不住,虽然腿短体胖,却灵活得像松鼠。她无缘无故就咯咯直笑,且笑个不停,有时在这儿,有时在那儿,或在卧室,或在顶楼,或在咖啡馆,反正无处不有,笑声刺耳,像是尖叫。

楼下的两个姑娘,路易丝外号叫“宝贝”;弗萝娜腿有点瘸,人称“跷跷板”。前者总在腰上围着一条三色宽带,装扮成“自由女神”;后者在红发上扎着一些币状的铜头饰,按想象中的西班牙女郎来打扮,她一瘸一拐地走动时,头饰就蹦来蹦去,不过,她俩看上去都像经过了一番装扮去参加狂欢节的厨娘。其实,同所有的平民女子一样,她们既谈不上美也不能说丑,都是地地道道的小客店的女佣,在本地码头上,人们给她们取了个绰号:一对“吸水唧筒”。

在这五位姑娘之间,充满了捻酸相嫉的气氛,多亏了“太太”脾性平和,又善于协调,姐妹们也就一直相安无事,很少闹出风波。

在这个小城里,此种行当仅此一家,因而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太太”很善于使她的生意维持应有的体面,她热情好客,对来者都殷勤关照,无微不至,她的善良心地闻名遐迩,赢得了方方面面的敬重。那些常来的客人都努力去讨好她,只要她表示了格外友好的热情,他们就会扬扬得意。他们白天在生意场上相遇时,总会说,“今晚上,老地方,不见不散”,就如同说,“晚饭后,咖啡馆见,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