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第2/10页)

此时,清军将领犯了一个错误:他违犯康熙皇帝的训令,没有在雅克萨进行任何军事防护,便凯旋庆功去了。

半年后,当地人民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俄军在第一次雅克萨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就卷土重来。带队的正是那位带头宣誓决不再来的俄军督军托尔布津,他带领的作战部队在千人以上,并携带十二门火炮与大量军需物资。

五月,清军第二次围攻雅克萨。这一次,清军采用了当年松锦之战时的战术——筑垒挖壕,长围久困。半年以后,在风雪呼号的冰天雪地中,俄军弹尽粮绝并开始流行坏血病。几个沙皇特使昼夜兼程赶到北京,带来了俄国沙皇致中国皇帝的信件,表示愿意和平解决边界纠纷,希望中国方面撤除对雅克萨的包围。康熙再一次宽大为怀,同意和平谈判,下令解除包围,甚至命令前敌指挥官赠送给饥饿的俄军官兵一批粮食,派出医生为患病者治疗。当时,雅克萨城中只剩下六十六个饥寒交迫的哥萨克官兵了。

大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正月,沙俄政府正式派遣使节前来谈判。这一年,著名的彼得大帝十五岁。五年前,他和他的同父异母哥哥伊凡同时成为俄国沙皇,由他们的姑母索菲亚公主摄政,俄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俄国与土耳其争夺黑海控制权的战争一触即发,在当年远征土耳其的战争中俄国大败亏输,完全没有能力顾及遥远的东方。这是只讲利益和实力,全然不知道义为何物且侵略成性的沙俄政府肯坐下来谈判的重要原因。可惜,大清帝国完全不了解这些情况。结果,在谈判中吃了大亏,却还自我感觉良好。

从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开始,中国方面就在等候沙俄使节的到来,一直等到十月底,俄国谈判代表还没有到。这个谈判代表名叫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当年第一批进入黑龙江地区的哥萨克,就是他的祖父老戈洛文派出的。如今,他正在盘算建立祖孙两代开拓黑龙江的伟大业绩。之所以迟迟没有前来谈判,是因为他长时间逗留在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的贝加尔湖地区,试图将这一地区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并且多次与噶尔丹密谋,为他提供武器弹药,鼓动他对抗中央政府。结果,这个该死的噶尔丹出兵偷袭土谢图汗,与戈洛文的沙俄军队两面夹击,迫使土谢图汗只能放弃贝加尔湖地区,向南撤退。就此,中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局势极度恶化,给康熙皇帝和中国使团的对俄谈判增加了巨大压力。

就这样,直到一年半以后的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八日,双方才在尼布楚城下开始正式谈判。

当时,戈洛文的皮包中装着沙俄政府给他的训令。谈判底线为三条:上策,以黑龙江为界,占据黑龙江北岸的全部地区;中策,以牛满江即今日布列亚河或精奇里江为界,占据黑龙江中游北岸;下策,以雅克萨为界,但要在牛满江和精奇里江保留双方共同渔猎场。

康熙皇帝给中国政府谈判代表索额图交代的谈判底线也是三条:其一,以原属我国的勒拿河与贝加尔湖为界;其二,以尼布楚为界;其三,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如果实在不行,可以考虑适当让步。这是在噶尔丹造成巨大困扰之后,康熙皇帝不得不做出的方案。

谈判开始后,戈洛文指责中国侵略自古以来属于沙皇陛下的贝加尔湖与黑龙江流域,要求中国军队立即归还给沙皇陛下。索额图则据理力争,告诉戈洛文:鄂嫩河、尼布楚本来是中国蒙古茂明安部落的居住地;雅克萨是中国边民首领阿尔巴西的领地;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则是中国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的草场。过去,中国自古以来的疆界就是在勒拿河岸边。在激烈的争吵中,第一次谈判不欢而散。第二天,会谈再一次在争辩不休中结束。为此,索额图曾经一度准备停止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