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第4/10页)

康熙二十九年三月,康熙皇帝得到情报,说是噶尔丹军需匮乏,在靠抢掠过日子。康熙皇帝遂开始秘密布置,准备一举铲除这个祸害。

当年六月,清军前敌将领立功心切,没有完全领会皇帝的意图,贸然开战。结果,遭遇噶尔丹凶猛反击,清军伤亡惨重,主将侥幸突出重围。康熙连忙致信噶尔丹,告诉他,开战非朝廷本意,请他到乌兰布通(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附近),双方派大员协商一下,看看今后怎么办。并且说,准备把噶尔丹向中央政府索要的两个仇人交给他。乌兰布通——克什克腾旗距离北京约三百五十余公里,康熙皇帝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准备将噶尔丹所部一人一骑一个不剩地一网打尽。

噶尔丹确实是个大胆枭雄。他回信给玄烨,说:“拉一只老鼠的尾巴,它尚且要回头咬你的手,你们如此逼我,就算有十万大军,我也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他有自己的打算:天山南北、中亚细亚大草原是不太容易回去了,乌兰布通附近可是个好地方,西部一带散布着几个大清帝国皇家与国家牧场,上面繁衍生息着数百万只驼马牛羊。一旦打垮清军,得到那些牧场,他的日子可就太舒服了。四十九岁的噶尔丹,身经百战,率领着剽悍无比的铁骑健儿,再加上刚刚痛击了大清的军队,因此,他可能确实没把三十六岁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于是,他一抖缰绳,带领自己的两万多骑兵,放开马蹄就向乌兰布通奔来。

进入七月份,康熙皇帝真的调集八旗精锐近十万大军,由帝国最重要的文臣武将率领,从各个方向开向乌兰布通,并从吉林、沈阳、科尔沁等地调军前来堵截噶尔丹。十四日,康熙皇帝全副戎装离京北上,奔赴前敌。从所有的布置可以看出,他的确志在一战解决问题。

不幸的是,走到半路,御驾亲征的皇帝病了,而且日渐沉重。不得已,他只好让哥哥裕亲王福全担任全军最高统帅,自己返驾回北京。

当月二十七日,噶尔丹几乎与清军同时来到乌兰布通,他抢先一步占据了有利地形。

噶尔丹在山坡上居高临下围出了一个驼城——将成千上万只骆驼的脚绑住,让这些骆驼卧在地上,背上驮着箱笼,上面再覆盖用水浸过的毡子,以防矢石枪炮。战士们躲在后面弯弓射箭、开枪放炮。

八月一日,双方开始激战。这一仗从中午到晚上打得十分惨烈,攻击一方的清军死伤严重。康熙皇帝的亲舅舅佟国纲就是在此役中阵亡的。一直到黄昏时分,清军才将驼城撕开缺口,杀将进去。噶尔丹趁着夜色逃至乌兰布通山上。

玄烨在回京的路上,受到了福全派人送来的捷报。康熙立即让来人带给福全一份命令,让他务必乘胜全歼残敌,“勿留余孽”。可惜,康熙的命令尚未到达前线,噶尔丹已经在十万大军的包抄下安然离去。原因是——次日天亮,福全指挥仰攻乌兰布通山,噶尔丹凭险固守,双方相持不下。八月四日,噶尔丹派遣他的随营喇嘛前往福全大营,请求清军停止进攻,噶尔丹愿意休兵罢战。他保证不会逃走,也不会抢掠。这个举动很奇怪,明明是个缓兵之计,心地厚道、缺少兵机谋诈训练的福全不听其他将领的意见,竟然同意了这个请求,并发布书面文告,通令全军“暂止不击”。当日深夜,噶尔丹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下山扬长而去。走到刚噶诺尔——今日克什克腾旗西沙窝子时,噶尔丹迎面撞上了康熙调来堵截他的吉林、沈阳、科尔沁部一万多名骑兵。噶尔丹把福全发布的命令拿给他们看,他们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结果,在这批生力军的眼皮底下,噶尔丹大摇大摆地走了。为了防止清军在后追击,他还在草原上放了一把大火。腾空的烈焰,遮断了追兵的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