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

大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三桂十七岁的孙子在昆明自杀,标志着三藩之乱的彻底平息。帝国内部的一个重大政治隐患消除,康熙皇帝写在乾清宫柱子上三件大事中排在第一位的三藩问题得以解决。

大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领的大清帝国水师登陆台湾,台湾岛重新回归帝国版图,成为康熙皇帝暨大清朝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康熙皇帝写在乾清宫柱子上的另外两件大事——治理黄河和漕运也已经陆续开始。但是,一个更加紧迫的内忧外患逼到了眼前:俄罗斯的哥萨克骑兵深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修筑城堡,似乎准备将那里永远据为己有;西北方向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则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不断向东进逼,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巨大的祸乱之源。康熙皇帝没有办法专心致志地进行内政治理。他必须彻底消除这新兴起来的内外祸患。

哥萨克骑兵翻越乌拉尔山脉向东进发,大约始于公元1582年。这一年是大明万历十年,正是张居正去世的年份。第二年,康熙皇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

公元1636年,康熙皇帝的祖父皇太极将后金改名大清,正式成为大清皇帝。就在这一年,哥萨克们经过五十四年时间,行程六千公里,将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土地囊括进了俄罗斯的版图。也是在这一年,沙皇俄国的军士们第一次在勒拿河的支流阿尔丹河边,知道了前方还有一条名叫黑龙江的大河。

公元1643年10月,多尔衮刚刚成为大清摄政王的时候,俄国军队文书官瓦西里·波雅尔科夫带领九十名哥萨克骑兵,翻越外兴安岭,闯进黑龙江流域的我国领土。半年后,大清入主中原。有资料显示,当时,多尔衮已经知道了来自黑龙江的坏消息,但他忙于平定全国,没有能力顾及那一片祖先故土。康熙亲政以后,曾经两次派人送信给俄国沙皇,希望和平解决边境纠纷,六年之内均没有得到答复。后来俄国派来的使团人员解释说,之所以没有答复,是因为没有人能够读懂中国皇帝的信。

康熙十五年五月,俄国沙皇派遣了一个一百五十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来到北京,代表团团长名叫尼古拉·加夫利洛维奇·米列斯库。在曼考尔所著的《俄国与中国》一书中,评价这位尼古拉时,使用的词汇是:“爱好争吵”、“寡廉鲜耻”。走到中途时,这位使团长听说中国南方正在发生三藩之乱,遂写信报告沙皇说:“中国长城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可能臣服于陛下的统治。现在中国皇帝极为衰弱,非常害怕哥萨克。”(巴特莱《俄国、蒙古、中国》卷二,第257页)在呈递给康熙皇帝的国书和照会中,沙俄只字未提边界纠纷,只是对中国提出了十二条要求,其中包括要求中国皇帝,每年必须运送数万斤白银和宝石给俄国沙皇,等等。康熙皇帝两次接见宴请使团人员,发现对方无可理喻,于是提出三条要求:引渡叛逃的一个索伦酋长;今后再派使节应该懂得礼貌,遵守中国礼法习俗;保持边界和平。否则,拒绝对俄派遣使臣和通商,随后将这批人打发走了。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在三藩之乱接近尾声之际,在几乎所有文武百官的反对声中,康熙皇帝力排众议。他目光远大,认定这件事情看起来不大,实际上关系巨大,(《平定罗刹方略》卷二)因此,决定武力驱逐沙俄哥萨克。到康熙二十三年春天,除尼布楚即今日之涅尔琴斯克、雅克萨两个据点之外,其他地区的沙俄军队已经被驱逐出去,大片国土收复。

康熙二十五年五月,经过激战,据守雅克萨的俄军要求投降。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清军接受他们投降的条件是如此宽大:只要离开雅克萨并且发誓不再重来,就可以离去,甚至可以带走他们的全部财产和武器。这可能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对于战败者最为宽大为怀的处置了。结果,七百多名沙俄军人安全离开,还有四十多名俄国士兵希望留在中国。就此,第一次雅克萨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