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围困英格兰

英国剩下的唯一一个独立的王国也在摇摇欲坠。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尔伍尔夫是个缺乏野心的统治者,一生平庸无能,死于858年。他的四个仍然在世的儿子成了他的继承人。但是,无论哪个儿子似乎都缺乏能够鼓舞人心的能力。长子埃塞尔巴德(Aethelbald)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娶了他的继母为妻,却又在两年后死去。王位传到了埃塞尔伍尔夫的第二个儿子手上,他相对幸运一些,对这个王国进行了短暂的统治,正好在异教徒大军兵临英格兰那年死去。于是,对抗维京雄师的重任,落到了剩下的两个兄弟,即埃塞尔雷德(Athelred)和阿尔弗雷德的身上。

他们两个人都曾亲自参加过与维京人的战斗,也就是三年前的诺丁汉之战。他们从这场战争中学到两点深刻的教训。首先,除了守卫自己的家园,农民大多不愿参军作战。他们不愿留在麦西亚同维京人继续作战,这才是迫使埃塞尔雷德下令撤军的主要原因。其次,关于后勤补给的问题。供养军队要比组建军队困难得多,而且兄弟两个都缺乏行政管理的经验。因此,871年,当人们听闻哈夫丹·朗纳松(Halfdan Ragnarson)率领的异教徒大军已经进入威塞克斯境内时,整个王国陷入了一片惶恐。

前一年,哈夫丹用了整个冬季的时间来筹备粮草,他还联合了其他维京军队,即当时正在掠夺肯特而后从陆上开过来的那支维京军。第二年晚秋,他命令军队向西进发,搜捕威塞克斯国王军队。他这么做也许是想通过单场战争削弱敌人的战斗意志。兄弟两人把所有的军队集结在了一起,派出了一支英国民兵(农民兵团)来填补军队的空缺。

英军突袭了哈夫丹部署在雷丁(Reading)附近的一支搜查部队。经过短暂的小规模战斗后,维京人选择了撤退。撒克逊人认为他们已经击退了整个异教徒大军,并决定继续前进,追杀敌人。于是,埃塞尔雷德和年轻的阿尔弗雷德一起率领军队来到了雷丁,却发现城外只有少量守军。他们便趁机发起了进攻。

阿尔弗雷德的传记作者,即一位名叫阿塞(Asser)的威尔士修士在《阿尔弗雷德传》(Life of King Alfred)中讲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们杀掉了城外的维京守军,来到了雷丁的城门之下。突然之间,大量的维京士兵如同狼群般从各个门里冲了出来。双方在此进行了一场漫长而激烈的战斗。但是,唉,英军最终还是大败而逃。维京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不愧是主宰战场的雄师。”

这场战争的失败严重挫伤了英军的士气。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悄悄地涉过泰晤士河一段鲜有人知的浅滩,这才避免了被敌军活捉。英军溃不成军,四散而逃。正在逃亡的埃塞尔雷德国王和他的弟弟如今终于明白,维京人同样擅长阵地防卫战。早在约克和诺丁汉之战中,维京人就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证明了他们在守卫城池方面的能力。如今,他们又利用雷丁的诸多城门,进行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威塞克斯的军队是逃散了,而非被歼灭。哈夫丹已经在雷丁停留了超过一周的时间,如今他必须继续前进。为了攻陷威塞克斯,他必须摧毁撒克逊人的军队,因此必须追捕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而且,他还必须趁着敌人士气低落和援军尚未抵达之际,迅速将他们击败。

埃塞尔雷德在阿宾登修道院(Abingdon Abbey)重新整合了他的军队。修道院不仅为军队提供了补给,还为惊慌失措的士兵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除非维京人选择走水路,不然哈夫丹不可能隐藏自己的行动,而且哈夫丹似乎也不打算这么做。雷丁战役仅仅过了四天,埃塞尔雷德就收到消息,称维京大军正沿着一条罗马古道朝他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