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围困英格兰(第2/4页)

哈夫丹并不打算与敌人在空旷的地方发生大规模的交战,除非他能确保战争的胜利。出于这个原因,他始终贴着泰晤士河行进,并保证能随时与自己的舰队取得联系。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兄弟两人把军队部署在靠近罗马古道的阿什当(Ashdown)附近,打算在此拦截哈夫丹。

维京人在中午之前抵达了撒克逊人的防线。看到敌人占据了制高点,哈夫丹便把麾下军队分成了两批,计划从侧翼包围英军。看到敌人的这种举动,阿尔弗雷德建议他的哥哥把英军也分成两队,分别驻守在两侧。阿尔弗雷德的建议似乎很快就被采纳,英军与维京人的战争一触即发。

这场战争的猛烈程度令维京人大为震惊。仅仅在四天前,他们轻而易举便击溃了这支军队。但是现在,他们却反过来被打得节节败退。为了守卫自己的耕地,英军在战场上拿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维京人退到了一个山坡上,身后的阿尔弗雷德“像一头正值壮年的野兽”朝他们咆哮,甚至震动了他们用盾牌组成的防卫墙。绝望的维京军队变得混乱不堪,士兵纷纷转身而逃。

对英国人而言,这场神奇的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阿尔弗雷德的传记作者毫不吝啬地称赞这场战争的胜利:

“……数以千计的维京人战死沙场……阿什当广袤的地域上,到处都是维京人的尸体……夜幕降临,英军依然在追击着他们,最终将他们全面击溃。”

尽管上面提到的数字有着明显的夸张成分;但是,仅从战死的伯爵的数量便可看出,这场短兵相接的血战,确实造成了惨重的伤亡。然而,阿塞没有提到的是,伤亡是双方面的。对英国人而言,这的确是场胜利,只是付出的代价太高,因为撒克逊的军队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事实上,在这场伤亡惨重的战役中,撒克逊人所受到的打击要远远高于维京人,因为他们的王室军队都是由地方武装结合而成的。每个郡都会派出自己的兵团,兵团里的士兵只会服从地方领主或者郡长的命令。然而,这些兵团只会守卫自己的家园。因此,当某个郡被攻陷时,他们便不会为国王效力。也许会有一些真正的士兵仍然保持对过往的忠诚,但是大部分的民兵会返回自己的家园,与家人团聚。维京人不断逼近,英军的数量不断减少。维京人取得的胜利越多,撒克逊人抵抗的意志就越弱。

因此,单从剩余的兵力而言,很难说英国人到底算是胜了还是败了。地方武装已经消耗殆尽,无法指望能够靠他们抵御维京人新一轮的进攻。然而,哈夫丹却没有兵力不足的问题。更多的掠夺者从爱尔兰、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陆续赶来,使维京人的兵力不断壮大。

至少,对于英军而言,补给不再是个问题,因为他们控制着农田。正如汉尼拔在公元前216年的坎尼战役之后所评论的那样,军队补给得到保障,这与胜利本身一样重要。英军掳获了大量的武器,战争中损失的武器等装备借此得到了充足的补充。

英国人需要尽快重新拿起他们的武器。哈夫丹撤到了雷丁,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并且派出一拨又一拨的游击队,不断袭击周边地区。阿什当战役两周之后,其中一支游击队遇到了撒克逊人的军队,并在一场血战之后,将他们击败。对于英国人而言,情况更糟的是,又有一位名叫古特仑(Guthrum)的维京人率领着一支庞大的舰队来到雷丁。这使维京大军的数量近乎增加了一倍。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称古特仑的军队为“夏季强军”,他们的到来,解决了哈夫丹兵力不足的问题。哈夫丹与古特仑联合掌权。871年3月,他们率领大军离开了雷丁,朝着威塞克斯进发,并在复活节前夕遇到了英军。这是他们与英军的第三次正面交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