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藩镇平服(第2/8页)

四月二十日,王承宗之子及牙将到达京城并献德、棣二州图印,四月二十七日,李纯正式发布《赦王承宗诏》,诏书颁布后,尚书右丞崔久奉命到镇州(今河北镇定)加以宣慰。王承宗身穿素服,十分恭敬地接受诏命,此后再也不敢与朝廷对抗,尤其在转年朝廷平定平卢后,王承宗再次上疏朝廷,表示成德镇所有官员的任命,全都由朝廷决定。

自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王承宗归服后,一直到唐穆宗李恒即位后的长庆元年(821年)七月,成德镇一直比较稳定。虽然当时王承宗本人没有入朝,但从朝廷的整个局势来看,李纯接受王承宗的主动归服,还是十分明智的,这不仅省去了朝廷的兴师动众,而且从客观上讲,也为接下来征讨平卢积攒了足够的力量。

现在,李纯要面对的就是平卢的李师道,和成德镇相比,李师道可谓是将对抗之路一条道走到黑。

争取平卢

在朝廷征讨淮西镇的三年时间里,李纯征召诸道军队参战,但却始终未让平卢镇出兵。李纯担心李师道会借出兵之名,与吴元济军队互相配合,进而干扰征讨淮西的大局。

然而三年多的时间里,李师道始终活跃着,除了在两京制造烧粮仓、刺杀宰相等重大事件,以干扰朝廷征讨淮西之外,还曾出兵彭城(今江苏徐州)突袭官军以支持吴元济。如果没有魏博镇的掣肘,李师道早已经是大兵南下和吴元济联手共同对抗官军了。

当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攻取凌云栅,淮西镇呈现败亡的形势时,李师道不敢再公开支持吴元济,并派使者进京请求归顺。李纯为了集中力量平定淮西,暂时同意了李师道的请求,并派给事中柳公绰宣慰平卢。然而无论是李纯还是李师道心里都明白,平卢镇所谓的归顺仅仅是表面现象,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淮西镇平定后,李纯利用刚刚打了胜仗的大好形势,派心腹之臣、时任兵部员外郎的张宿前往郓城,让李师道效仿王承宗归还朝廷州县并以儿子为人质。如果说平定淮西之前,李师道所谓的归顺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话,那么现在李纯则要求李师道必须进行实际意义的归服。

当时围绕着真正归服朝廷还是继续负隅顽抗这一问题,平卢集团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自从李师道担任平卢节度使以来,其内部就一直存在倾降和造反两派。

元和元年(805年)李师道初掌军务时,朝廷任命久久不至,他就准备抢掠周边州县进而对朝廷施加压力。但部将高沐坚决反对,他主张李师道马上向朝廷交两税、置官吏,表示臣服朝廷。李师道听从了高沐的建议,最终取得了皇帝李纯的任命。此后每当李师道准备反叛时,高沐与其他几位部将郭昈、李公度等人均加以劝阻。

但以判官李文会、孔目官林英为首的另一派,却利用李师道对他们的信任,竭力主张反叛朝廷。他们告诫李师道千万不要以贡献十二州之地的代价,成全高沐等人忠于朝廷的名声。于是在李文会等人的挑拨下,李师道开始疏远高沐等人,将其排挤出核心集团,遣任莱州(今山东掖县)刺史。高沐内心十分不满,他在莱州上疏李纯,报告了李师道图谋不轨的想法,得到了李纯的称赞。

孔目官林英利用进京奏事的机会探听到了高沐投靠了朝廷的消息,秘密向李师道汇报了此事。于是,李师道开始在内部对主张归服朝廷的人进行清洗。高沐被骗回镇州后直接处死,郭昈、李公度等人都被划为高沐的同党或被处死,或被流放。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郭昈在被捕之前,确实派心腹郭航前往吴宁镇联络官军将领李愿,称平卢沿海的莱州、淄州(今山东淄博)等地只有囚犯驻守,防守十分空虚,官军只要派三千人直接渡海就可以攻取。不过为了防止泄密,郭昈给李愿密信的署名为刘谅。李愿收到信后立即上报皇帝李纯,李纯让大臣们商议此事,结果朝臣们一致认为这是李师道设下的圈套,因为刘谅是李师道的心腹,是绝不可能联络官军进攻平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