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藩镇平服

淮西镇的平定,使天下藩镇大受震动。在李纯一鼓作气、恩威并施的强大攻势面前,成德的王承宗也主动上表归服,其他藩镇也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出路,大部分都选择主动臣服朝廷这条路,只有平卢的李师道选择继续对抗,所以最终未能逃脱覆灭的下场。由此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暂时结束,元和中兴的局面已真正到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一日,长安城内外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因为所有人全都盼到了淮西镇的彻底平定。前两年因为前方战事吃紧,李纯也因此取消了新年元日朝会,今年是三年中的首次新年朝会的,事实上,李纯是为了照顾群臣的情绪才举办这次朝会的,而他本人的心思则完全没有放在朝会上面,因为他的心中始终在思考如何彻底平定藩镇的问题。

新年过后,李纯即正式考虑对成德用兵的问题。

自李纯讨伐淮西以来,成德的王承宗一直惴惴不安,他清楚地认识到,淮西如果失败,朝廷下一个目标或许就是自己。因此,王承宗对朝廷发动的征讨淮西之战,多方进行破坏阻挠,最终迫使李纯第二次征讨成德。虽然他利用官军内部不协调统一的弱点,顶住了官军的征讨,使得李纯再一次罢兵。然而这一次王承宗不再像元和五年(810年)那样,对朝廷的罢兵感到高兴,他十分明白李纯这次罢兵并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为了集中兵力征讨淮西,淮西一旦平服,成德将成为李纯的下一个目标,如今这一天真的到来了。

在淮西之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柏耆的人向韩愈建议:吴元济已经被擒,成德的王承宗一定会吓破胆,此时如果拿着宰相裴度的书信前往成德劝说王承宗投降,相信他一定会主动归服,这样朝廷既可以免去劳师远征,还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韩愈将柏耆的建议上报给了裴度,裴度批准了这个想法,并让柏耆前往成德进行劝降。

柏耆到成德后,向王承宗转交了裴度的书信,王承宗是如何答复的,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此后不久,王承宗便通过魏博镇的田兴向李纯请求归服,当时王承宗提出,自己可以向朝廷作出四个方面的让步:

一、愿意将两个儿子王知感、王知信以及牙将石讯等人送往朝廷作为人质。

二、向朝廷献出先前有争议的德、棣二州。

三、朝廷可以派官员来成德镇任职。

四、将辖区内的赋税按规定向朝廷上缴。

王承宗所提的四个让步,事实上有着很深的用意,将儿子和牙将送入朝廷当人质,意味着王承宗本人如果去世,本镇节度使一职将不再世袭,节度使的任命权将归于朝廷。归还德、棣二州,是李纯第一次征讨成德时提出的要求,王承宗当时予以拒绝,并因此挑起了战争,此次旧事重提,王承宗是向李纯表示自己的悔过之心。

王承宗之所以要通过魏博节度使田兴向朝廷表示归服,是因为田兴既和朝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又和自己没有什么矛盾,而田兴也十分愿意帮助王承宗。为此田兴上奏李纯,认为与其朝廷再次兴兵讨伐成德,不如趁此机会接受成德镇的归服。这样既可以免除战争对河北地区造成破坏,又可以避免朝廷万一出兵失利,造成尴尬的局面。

李纯最初接到田兴的奏章后并没有批准,因为他实在难以忘掉两次征讨成德的无功而返,而给朝廷带来的巨大耻辱。现在淮西已经平定,李纯携着平定淮西的势头,完全有把握再以武力平定成德。

对于李纯的态度,田兴很有耐心,为了劝说其接受王承宗的归服,他三番五次地上奏李纯请求赦免王承宗。最终经过权衡再三,考虑到如果继续拒绝可能会伤害田兴的善意,李纯最终同意赦免王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