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宪宗之死

不能否认,李纯是个颇具才能的皇帝,大唐帝国行进到他这里时,重新恢复了生机。元和中兴使得大唐帝国重现昔日的辉煌,而李纯作为中兴之主也备受历代史学家们的称赞。但李纯最终也没有逃脱顶峰往前一步即是悬崖的套路,从元和十二年平定淮西,李纯“以法度裁制藩镇”的中兴大业渐趋成功时,他的思想开始产生变化,这个依旧算是年轻的帝王开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及来世的富贵,日益崇佛佞道,这为他最终悲剧的结局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崇佛佞道

随着全国藩镇的平定,李纯不仅在执政方针上产生了变化,而且逐渐效仿其先祖,祈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增强,并因此日益沉迷佛教和道教。

自大唐帝国建立以来,佛教的地位随着皇帝的重视程度而不同。高祖李渊不信佛教,曾经下令拆毁佛寺;太宗李世民最初也是不信,但晚年之后为了长生不老开始崇信佛法;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以及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全都崇信佛教,其中以武则天最为痴迷;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比较信奉道教;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帝国的江河日下,皇室的高层成员们越加对佛教的因果说产生兴趣,因此佛教地位再次上升。

李纯青年时代在祖父德宗李适的身边长大,可以说先帝对佛教的崇信,也对李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李纯即位后首先以平定藩镇为己任,因此对佛教并不感兴趣,而且在元和初年还曾经下令清查伪滥僧尼,对于寺院的土地也采取抑制政策。但不可否认,李纯是生活在一个佛法盛行的大环境里,他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不受到影响,而且利用佛教维护大唐帝国的统治,也是列祖列宗的传统政策,李纯作为最高决策者,潜意识中肯定会是遵循的态度。

元和十年(815年)之前,李纯参加的佛教活动不多,和他的先辈们比起来要逊色很多。但从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前线的战事无明显进展时开始,李纯一方面关心前线的战事;另一方面也开始希望通过虔诚的礼佛活动来获取佛祖的保佑,在这种情况下,李纯命令在右神策军中修建圣寿佛寺。而且为了礼佛方便,李纯命令右神策护军中尉第五守带领两千名神策军士兵修筑夹城,将宫城的云韶门、芳林门全部连接起来。通过夹城的修建,李纯可以随时赴寺庙祈福。

平定淮西以后,僧侣们宣扬朝廷之所以会取得胜利,是因为“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的结果。李纯同时也相信这是佛法的作用,于是对佛教的崇信进一步升级。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李纯亲赴圣寿佛寺举行无遮僧斋大法会,赐僧众绢帛300匹,并派宦官向西市百姓赠送香火,这次法会的举办使元和十年(815年)以来李纯的崇佛达到了高潮。不过李纯似乎并不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出现了法门寺迎奉佛骨的盛大礼佛活动。

事实上,李纯并不是迎奉佛骨的开创者,隋唐两朝都有迎奉佛骨的传统,到了李纯这里乃是第八次。元和十三年(818年)二月,主持京城佛寺供奉的功德使向李纯进言,称凤翔府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宝塔,塔内有佛指骨一节。据传法门寺地宫要30年一开,舍利出则天下太平,根据功德使的计算,从上次地宫开启的德宗贞元六年(790年)至明年元和十四年(819年),正好是30年的时间,因此请李纯批准迎奉法门寺佛骨。

元和十三年(818年)十二月一日,李纯派僧人惟应、端甫等人赴凤翔法门寺奉迎佛骨,并令宦官杜英琦监督。为了以示隆重,李纯于十二月四日,派中使持香火监领宫人持香花至临皋驿迎接佛骨。随后,李纯又命令中使带领神策军及僧徒前往迎护,并专门打开光顺门请纳佛骨到达京师,并将佛指骨轮流送至京师各佛寺,供僧俗众人供养礼拜。一时间京师内外方圆数百里,掀起了一阵空前的礼佛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