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和启蒙运动(第4/5页)

伟大的德国启蒙思想家伊曼努尔·康德的观点可能是一切关于德国启蒙运动的政治观点中最普遍推论的源头。在《什么是启蒙?》中,康德将启蒙定义为有勇气用理性和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思考,拒绝服从其他权威。然而,他很清楚,德国正处于一个正在启蒙的“启蒙时代”,而不是一个人人都有能力自治的启蒙后时代。(康德发表了一些言论贬低女性,认为她们缺乏理性。)并且,为了让人们有思考的空间,也需要强大的统治者维持稳定的政局和井然的秩序。在一个共和政体中,质疑未必那么自由,因为当时政局不如腓特烈二世统治下的普鲁士邦国稳定。康德的这篇文章措辞模糊,因此有多种解释,其他思想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力量和精神的分野,即传统二元论已经广为人知,它是后续的德国思想学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最早源于路德教派的神学思想)。

当然,德国启蒙运动在法学、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也成就斐然。例如康德的认识论,深深影响了西方哲学。康德反对经验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通过感觉和外部强加的分类来“认识”现实的。后来的新康德主义学者指出,这些分类并不是人类思想的普世产物,而是有文化差异性的。康德还提出了关于普世道德、和平和世界公民的一些重要思想。黑格尔从观念论的角度提出了有关历史、法律等广泛领域的思想学说。和黑格尔一样,康德是现代德国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18世纪下半叶,各种文化运动兴起,有的和启蒙运动相似,有的和它一样,有的受它启发,有的直接反对它。18世纪晚期的德国文学复兴对德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中最杰出的毫无疑问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以及同时代的席勒。他们一起反击了德语受到的诋毁,证明德语也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歌德早期的诗歌包含了对爱情、自然和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的思考,他的创作超过了其他任何语言的创作。其风格多种多样,从早期的狂飙突进(Strum und Drang,这个词来自于剧作,其作者不明),到晚期的古典主义,歌德不仅写过诗,还创作了剧本、小说、散文、自传。他的作品类型基本上概括了德国当时的文学发展状况。天才的出现往往让人忽略环境的作用,但还是应当注意到,宫廷中的低级官员以及小邦领主对戏剧和文学作品的赞助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歌德所在的魏玛。这些来自领主的支持促进了18世纪晚期文学的兴盛。

与此同时,所谓“文化民族主义”开始形成,这个词总是与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德联系起来。赫德反对早期对法语和法国文化的崇拜,提出文化区域的概念,德语中称为“Volk”(即民族,和邦国这个政治单元不同)。他认为,每种文化都应当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并自成体系。这就使德意志文化中的某种爱国自豪感成为可能。赫德反对启蒙运动对中世纪的憎恶,文化民族主义使人们对历史,尤其是对平民大众的历史,重新产生了兴趣。这就引发了浪漫主义运动以及19世纪人们对民间故事的喜爱,格林兄弟(Brother Grimm)就是受其影响的代表人物。文化民族主义最后提出了一个观念,即文化上的民族(the Volk)和政治上的国家(the state)应该是同义词。然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个国家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甚至为后来更为激进的德国民族主义付出了代价。

在另一个领域,18世纪的德国也诞生了许多不朽的成就。只要把18世纪德国作曲家的名字列出来,就基本概括了这个世纪的古典音乐史,他们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的儿子尤其是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以及下一个历史时期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在亨德尔在英国定居(因此把他德语名字中的变音符都去掉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主要在天主教的维也纳生活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就已经是德国北部新教音乐的代表人物了。1723年起,他在莱比锡的圣多马教堂担任教会音乐指挥,每周为礼拜仪式谱写曲子。这虽是一项乏味的工作,但在这两百多首礼拜式乐曲中,许多曲子的质量如此之高,令人惊叹。不过,巴赫最负盛名的还是以下这些充满数学之美、包含宗教情感的伟大作品:《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圣诞节清唱剧》《复活节清唱剧》、小提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以及要求技艺精湛的管风琴前奏和赋格。和歌德一样,不管之前的音乐传统和工作环境如何,巴赫的天才让他反对任何简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