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拆局(第5/14页)

在霸州这一夜,大家都不好过,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翌日清早,司徒家族一行便启程南下了。为避人耳目,司徒峙、颜公子及其贴身侍从都乘马车,司徒家的武士们也一改威风凛凛的招摇,收敛锋芒,素面朝天,扮作寻常人家的扈从。徐晖和凌郁得了指示,策马于颜公子车舆两侧,严防任何外人接近。徐晖虽不情愿,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偶尔回头望望高天,见他垂头丧气地跟在队伍末尾,毫不掩饰内心的不快。徐晖唯恐司徒峙察觉,心上不免担心,然而却又有些羡慕。

几日下来,一行人没有碰上任何可疑的人和事。渡过黄河,深入中原,雕鹏山的势力在这一带已然大为削弱。司徒家族的侍从们暗暗松下一口气。他们不必像在河北时那般紧绷神经,紧扣武器,眼睛立时便被身边的景物吸住了。

汴京路日积月累下来的古都气派冲走了北国的荒凉贫瘠,连年战乱的深痛巨创都掩不住这片中原大地的富贵气象,满目疮痍也遮不住其骨子里的阔达蓬勃。大城市里布满了宽阔齐整的街道、人声鼎沸的茶坊酒肆和街市。来往人流,或骑高头大马,或乘青衣小轿,个个衣着光鲜,神色威仪,既不似北方贵族那般豪迈粗犷,也不是江南名士的流丽风致,而是数代名都孕育出来的雍容华贵,以及这皇家雍容落到民间糅合成的平实庄重。

徐晖和高天踏上熟悉的乡土,都从心底猛地涌上一股热浪。他们蓦然发觉,江南再富庶妙曼,毕竟也只是华美的异乡,这片中原大地才是造就了他们此身此心的故乡,是让他们最舒畅惬意不能割舍的地方。那寒冷是他们习惯了的温度,那官话是他们熟稔的乡音,那风是属于他们的风,地是他们踩惯了的地,连那市井喧嚣也是他们所喜欢的人世繁华。两个年轻人心上模模糊糊升起一个念头,他们是谁,他们将成为谁,原来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已深深打上了故乡的烙印。

北国苦寒之地长大的颜公子也被中原风物勾了魂魄去。他还记得初见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时,上面所描绘汴京的热闹可亲一下子扎进了他的眼窝子里,那股钻心的刺痛与贪恋。如今他终于亲身来到这比画中更生动鲜艳的旧都京城,还在街头见到了画上所没有的女真骑士。他暗暗下足了决心,这片辽阔的中原大地,连带着那诗情画意的江南,统统都要归属于他。

沿途司徒峙对食宿的管理极其严缜,只住司徒家族的落脚点,不然宁肯露宿城外亦不投店;只在可靠的地方用膳,不然便派人买来食物。然而憋屈了这许多时日,任谁都抵御不住这凡尘俗世的热闹诱惑了。颜公子指名要在开封最好的酒楼用膳,司徒峙料想也无大碍,便遣汤子仰先去马行街上的丰乐楼仔细布置了一番,再陪颜公子款步登上二楼包厢,享用一顿开封府的豪华午宴。

颜公子脸上透出团团兴奋,倚着围栏不住向楼下张望,又饶有兴致听那店家报唱菜名。司徒峙请颜公子上坐,自己携凌郁和汤子仰在下首陪同。颜公子对开封颇感兴趣,不住询问这中原风物。司徒峙遂叫徐晖进来:“阿晖,你不是河南府洛阳人吗?这中原的掌故你说来与颜公子听听”。

徐晖心中多么不情愿,却也只得强撑着笑脸说些典故逸闻。颜公子和司徒峙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一顿饭便吃得有声有色。徐晖讲说开封意为开拓封疆,居天下之中,早在战国时已是魏国都城,从古至今天下纷争时必为四战之地,平定安和时则为五方会聚之所。听到此处,颜公子深琥珀色的双眼登时亮了,扬声赞道:“好名字!好地方!”

颜公子显然是好酒之人,持小杯嫌不过瘾,呼来小二换成海碗,咕咚咚一饮而尽,面不改色,透着北方汉子的豪气。司徒峙笑道:“颜公子,你喝的这杜康美酒可是中原佳酿,早在两千年前便已十分得名了。三国时的霸主曹操还曾在诗里赞美这酒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