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礼仪义舍家禄 船虫谋脱缧绁(第2/4页)

再说大角想先去庚申山,看看亡父存骨的遗址,便由现八做向导,登上了那座深山。耳闻不如目睹,灵山胜地无不触目惊心。鸟路熊径之幽,和奇峰怪松之巧,实非笔墨言词所能尽述。那石桥之危殆,和石门之高耸,可谓巧夺天工。过了第一二座石桥,来至现八曾遇到一角冤魂的岩窟边,冷风扑面,山气袭人,阴森可怕。在这里他们凄楚地徘徊顾恋洒下了缅怀的热泪。大角对亡父的阴灵,默默祭奠了半晌,祭奠后依然舍不得离去。于是拾起尖石在身旁的青石壁上写下一首歌:

瞻仰亡父丧生处,神山高耸上云天。

现八反复吟诵,不觉凄然泪下。二犬士既已来到神灵的遗址,便又遥拜了三猿窟,然后从东窄下山。这时已是日照当头,忘带了饭盒,饥肠难忍。恰好有两个樵夫在路旁歇息,见二犬士走来,向他们打个招呼,拦住说:“你们如果忘了带饭盒,我们还剩有午饭,就请吧!”说着拿出十块黏米糕送给他们。二犬士十分感谢,接过去坐下充饥,感到其味甘美,立即一扫而光。然后想去捧些泉水喝,回头一看,两个樵夫早已不见啦。二犬士惊诧不已,心想:“这可能是方才为感谢我们消灭了山猫而告别回山的山神、土地,化作樵夫,赠糕给我们充饥。”二人心下十分感激,一同叩拜,感谢其救济之恩。他们又去了来时的狭岩洞,在黄昏时走到网绪。现八向大角讲述前次来此之事,便去平的茶馆歇息。但却不见茶馆的主人,只有个年轻的媳妇。现八感到惊讶,问道:“为何不见平?”那媳妇答道:“平素日无病,但从正月时渐渐衰老,于本月初竟离开人世。有关住在赤岩的一角老爷的奇谈,这里也听到了。平于去冬还很健康地在店内照看生意,自庚申山麓妖怪被降伏后,就再没人雇向导,箭也不卖了。所以店里便不需要男人。小妇人是您问的平的儿媳。”现八听了叹息说:“黄泉路上无老少,有此阳寿之翁可谓幸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去秋在此小憩,与老翁长淡,受益匪浅。想到此致谢,不期他已归黄泉。闻之不胜哀悼。这是我向灵前的些许奠仪。”说着从怀中掏些散碎银子,用纸包好送给她。那女人虽不明究竟,但也不好推辞,便收下了。现八同大角急忙走出茶馆,那夜便投宿在网绪的店家。二人商议去向,大角沉吟片刻道:“京师那边你已去了三次,逗留很久,这回且去镰仓。根据此次经验,我二人以这般威风凛凛的打扮游历,当今连村里的总角牧童都嗜好武艺,人们都定会认为你我是游学的武士,若因比武而生怨,则将结下许多仇人。因此莫如改变行装,既可免生祸端,又可节省一半盘缠。”现八听了点头道:“你之远虑我也赞同。那么就暂且这样去镰仓,然后再想办法改变装束。”二人私下商定后,次日黎明便出了客店,晓行夜宿不知走了多少天,从信浓路到了上野,游历了武藏的名胜古迹。经过临海的相模州,到了镰仓。终日坐在客店内,如何得遇犬冢、犬川等五位犬士?因此每日便在街巷游逛,但未遇到一个相似之人。大角看到村民家养的猫,或用泥做的猫也会忽然引起旧恨,为亡父而忌物,可以说他是终身服丧的孝子,实所罕见。

曲亭主人曰:唐山称之为山猫者,即虎之事也。皇国俗所云山猫者,乃猫也。人家之猫逃入山林而不返,食鸟鼠自养。年久形至巨,有窥人之家捕咬小儿者,此俗之所谓山猫也。或曰:山猫乃一种妖兽。其大小如狗,凶猛似虎,尚未知孰可信。余曾阅《海东风土记》及《八丈笔记》,于八丈之屿山有山猫。此外于边境之深山亦偶有之。昔于庆长、宽永年间,不知于何州有曾猎获山猫之事。此传闻曾在都下脍炙人口,故世间有出现山猫舞师者。此实似木偶师,多为乞者之所为,今已绝。另在绘图草子(注:类似今之小人书)中,也出现许多小儿所喜爱之读物《山猫物语》等。这些故事书今已罕传。予近在写山楼曾见唐山明画之猫,其猫之相貌无异于家猫。貌极凶恶,状如仰窥飞鸟,于其画中只以青壁苍岩为景,无人能确定此猫之名。予观之,此庶几可称之为山猫。是以唐山亦有一种山猫,尚未详见于记载。又按虎与猫之形状相似,气质相同。据云:虎追人扑杀之时,不速啖之。虎跳踰死人之身怒视之,其死人则自立解带,脱衣复倒。虎见其已赤裸,于是始啖之。猫亦跳越死人之身时,其死人立而徘徊。一旦饮水,则可力敌百人。据说此时以棕榈帚击之,其人则又倒。据此推之,虎与猫不仅形状相似,其气质亦甚相同。人家之老猫有化作其家之老母者,或偷食不使人见之,或偷舐吊灯之油。予曾见过此等物语故事,山猫之怪谈,只是将此类物语聊事改编而已。〔唐山之所云金华猫王,于《徒然草》中见之,连歌师何阿弥所骇惧之妖猫,殆亦为山猫之类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