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世纪末的抚慰(第4/5页)

一洗前“耻”

香港回归的直播留有许多遗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以后,大江截流、共和国五十周年大庆的直播都获得成功,但人们似乎更愿意直接进行比较,澳门回归的直播报道会不会在香港回归直播的基础上来一次质变呢?

澳门回归直播之前,虽然从技术到人员素质再到整个大系统的搭建,都远远超过了香港回归,可在我们自己心中仍然不是特别有底,一来香港回归报道中的遗憾在心中留下的阴影太大,二来直播最大的压力,就在于只有真正播出的时候才能在屏幕上展现水准。

四十八小时过去了,一切还算顺利,从喜悦中冷静下来,我个人仍然认为可以给这次直播打一个比较高的分。

直播结束几天之后,很多人向我祝贺,他们不是针对我个人的表现,而是把赞扬给予了这次四十八小时的整体报道。我凭感觉,人们的一些赞扬并不是违心的。当然也有一些人提出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大多是在一些细节上。这意味着,这次直播在整体上完成了一次质变。

当然我知道,这次直播真正该打多少分,权利不应当掌握在电视人手中,而是应该交给观众,只有观众打出的分数,才是真实的,我们都期待着观众最后的亮分。

无论分数多少,是高是低,这次直播中的一些革命性举措都值得一提,从某种角度说,这些举措将为今后的大型直播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1.作为大型政治性新闻事件的直播,这次主持人在演播室内并没有使用提示器,这就意味着,主持人拥有了更大的话语自由空间。很让我们感动的一点是,在直播开始之前,从台长到主任,都给予了我们这种话语的自由,他们一再强调:“只要不出大圈,不必拘泥于准备的文字。”这一指令,让我们如释重负。在此之前,虽然像大江截流和珠海航展等直播也都没有提示器,但事件的政治性和敏感性毕竟和澳门回归不同。因此,这次我们可以在演播室里张嘴就来,是一大进步。而一旦给予我们这种话语的空间,我们就必须不辱使命,为将来铺设更大的舞台,实践证明,我们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2.在政治性新闻事件的直播中,第一次请进了演播室嘉宾,而且还是澳门人。这次直播中,虽然观众感觉有嘉宾的形式并不新鲜,但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国家领导人到达澳门等直播中,都有嘉宾的访谈,这种革命性举措可就非常新鲜了。实践同样证明,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精心的准备,有些禁忌是可以被突破的。

以前在CNN上看着人家在黄金时间直播人物访谈,很是羡慕,这一次亲身实践,感觉好极了。当然应当感谢来自澳门的刘教授、穆小姐和中央军委法制局的宋丹,三位嘉宾妙语连珠,为直播增色不少,同时由于他们的存在,直播的惊险时刻出现后,我们之间可以用从容的问答化解掉危险,使直播能够平稳地前行。

我身后的场馆是举行特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的场馆——澳门综艺馆,建筑的西洋风格和大灯笼放射出来的浓浓中国味,让我在直播中脱口而出:这种感觉真好。

3.技术的全面保障是这次直播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从屏幕上都已看到,我们主持人可以在演播室和前方记者直接对话,这一点使很多前方记者的紧张感减少了一些。而且有意思的是,我们之间对话越多,那个段落的报道越少出错,因此这一形式将在未来的直播中大量使用,而能做到这一点,是技术部门的大量工作带来的。另外,这次直播画面的质量也大大提高,镜头变得更考究,大屏幕、直升机、直播船、红旗敞篷车全部上阵,让直播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