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刺激:在恐惧中快乐

在珠海航展的直播中,由于身后飞机表演声太大,我只好戴上耳机,被人称为“很像飞行员嘛!”从那天的装束和表情上看,航展的直播是很让人放松的一次。

直播刺激:在恐惧中快乐

现场直播,在我心中曾经一直是当一个理想在耐心等待。

1996年1月份,我在一篇论文上呼唤新闻直播时代的来临,并偏执地认为,如果没有现场直播的大量涌现,就谈不上什么新闻改革,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新闻节目主持人。

不过,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对现场直播新闻类事件何时大量涌现,并不敢抱太乐观的态度,因为文艺和体育类的直播都不会让很多人太过担心,假设出了一些问题,也很难和政治靠上边,可如果是新闻类事件,采取现场直播的报道方式,那透明度就太大。因此,采用这样的报道方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所以,我悲观地以为,大量新闻性直播节目该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但新闻领域内的竞争毕竟日益白热化,谁都知道,飞机不飞是安全的,可为了这种凝固的安全,飞机就真的不飞了吗?显然不能!

1997年一系列大的事件,为现场直播新闻类事件搭了一个最好的舞台,中央电视台别无选择。虽然对香港回归七十二小时的报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一切都安全地直播了,这让许多人宽下了心,现场直播报道自此以后终于蔚然成风。在之后的几年中,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成了我们多少已经有些习以为常的报道方式。

这样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也再次证明我当初对现场直播报道何时出现的判断有些太过悲观。

势头令人高兴,可目标还很遥远。在新闻领域内,先走一步的是大型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而下一步应当是中型,甚至是小型的新闻事件都采用现场直播报道的方式,让观众真正与事件的发生保持同步,让新闻报道的透明度更高一些。与此同时,一些新闻评论或访谈类栏目也能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播出,那是更大的进步。我不知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需要我们付出多少年的时光,但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来,再次希望我此时的判断是保守的。理想实现的速度远远快过我的预期,那最好,因为,每当看到国外电视台尤其是他们的新闻报道上不停地出现LIVE字样都让我深受刺激并热切地向往,我喜欢那种在LIVE状态下的新闻生涯。

梦做得远了些,还得把思绪收回。虽然自己对现场直播报道出现的时机判断有些保守,但当新闻性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接连在中央电视台出现之后,我却非常幸运地与之开始了紧密的相连,从最初的香港回归到最近一次的飞越新世纪,大部分的现场直播报道,我都幸运地参与其中,这种幸运甚至改变了我的目标。如果说过去仅仅是希望在屏幕上争取做一个智商还不算太低并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主持人,那么,参与了多次现场直播报道之后,我希望,将来,自己的一切能力都是在直播状态下展现出来。我想,这不仅是我的目标,从某种角度说,也该是中国电视的目标。

几年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现场直播报道,在我的眼前,像电影片段一样快速地飞过,每一次直播都可以台前幕后地写上长长的文章,但我知道,这一切都必须浓缩。于是有了以下的片段,虽不完整,却是我个人成长的碎片,是现场直播在中国成长的碎片。

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现场直播

参加这次直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大家的竞技状态都很好。

回过头来想原因也很简单,一来香港回归的直播报道虽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观众的宽容,然而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多少有一种渴望再战的冲动,不想挽回一些什么,却想做得让自己满意些。另外经过香港回归,大家的心理素质和直播业务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面对三峡大江截流的直播,大家的心里似乎有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