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胜利(第6/8页)

“你们干吗砸我家门?”

“你是张洪宝吗?”

“我是他爹。”他说,“啥事儿?”

“你老婆叫啥子?”

“老婆子,找你嘞。”他冲着开了门的屋里头像是冲着刚刚打开的被折叠的空间喊。

拢共三场不瞅不睬的拜访,轻而易举地击败了我们,我们没得到采青哪怕丁点儿消息。于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以及确凿无疑地认为这最后一家里有我们要找的采青了,甚至认为这最后一家不是单个人,而是这家子囫囵个儿都是我们要找的采青了。我跟我爹走上一条条横穿过柏油路的小径,蹚过河流和麦田,经过废墟和废墟上的烟囱—烟囱像是钉在废墟上的,天上那些个东一块西一块的云彩均是这从烟囱吞吐出的。道路崎岖不平,一会子坑坑洼洼,一会子又由肆意蛮长的杂草里捅出来,苍白而浮肿。瞧见村子后,我和爹消失了。我们没有离开或是湮没于小径,更没扎进村里头,只是消失了。消失的代价令我们瞧见了那房子—村里头属于黄锦麟的那幢松垮垮的房子,不是出现或是显露在我们面前,也不是本来就在那儿等待我们到来的,就是突然跑到我们跟前,令我们和周遭的一切措手不及。

家里头没人,房子破败不堪,簇拥着妥协的杂花生树和浓云般的空间以及反复在空间里回响的早已凝滞了的呼喊。我们问了邻居。邻居告诉我们自从那件冤枉事后,黄锦麟没再出现过了。这才消失了二十来天,却像失踪了二十年之久。

“黄锦麟哪儿去了?”

“哪个晓得嘞,”她说,或许我们不再问或许她不再答,我们的拜访便就此终结,然而她接着说,“他早死了,早二十年前就死了。”

“那你见过黄锦麟的娘没?

“你晓得他娘的名字不?

“是叫采青吗?”

我们连串的问话是急切的,又是刺耳的,那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嘈嘈地砸出个噼里啪啦响。

“我便是她娘。”她说。

她又说,“这畜生早死了,早死在了二十年前,死在外面了。”

然后一种令人惊异的不许光线射进来的灰蒙蒙、暗淡、劣质的平静返回来—一种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事件与事件之间的歇息—四周茫茫,任凭活人与死魂也一径开不了口。

等起了风,扰了静,她才接着上一茬说,“就算回了来我也会打死他。”

她手头死死捏着黄锦麟的死,而我们本没想纠结于黄锦麟的死活,只愿探得一息采青的气。

接着,我们竟记不得她说出的名字,这个生疏、新鲜甚至普通而又好记的名字,我们偏偏记不得,却只牢记了她否定的名字。

她说,“我不叫采青。”

我们被故事拽着走,结局也全然不是我们期许的。事件这么残暴,又无耻。我猛然意识到,人呐始终苛求四周,依附恶行,热衷腐臭,如此之快,快过刀锋;人的这些个惊惶、害怕、冷酷、残暴都撑着“活”这个字。不,不,不止这些,有时人撕掉妆容,只为更长久地品尝“活”的滋味。人按着道德秩序走步子,总不能敞亮,“活”这个字也无可避免地日渐衰变,然而这衰变又只无限接近于死,若加了个恶,这未自杀的状态必会拖延衰变的速度,而人的身子也因此愈来愈重了。明天,明天,又一个明天,而早逝去的日子也是倒退着死的,昨天,昨天,又一个昨天。说到底,我们做啥子都没用,真令人绝望,就像夜里的瞎子吹熄的蜡烛。一次再一次,来了还再来。

故事的现实由此拐向了虚构,起码此后的故事有了虚构的野心。后来事件的顺序我已记不大真切,更令我困惑。我问过爹娘,他们的答复更没个确切,并反复修改。

此刻的天几乎是黑的了,我们翻了山就会下山,下山的山坡像是一种飞翔。回到家许是已有人等了半晌;许是我们在床上枯坐了一夜,待到翌日阳光泡开了黎明他才匆匆赶来。我们或是他哐啷一声响开了门,他的嘴皮子一啜,凑上来要对我们讲。许是我跟父亲慢悠悠地上了床,并没搭理他;许是我和父亲慢悠悠地下了床,并没搭理他。不晓得是哪一个。他的模样有些尖酸,觳觫着身子,像被寒气沁了骨。他走上来低声絮语,我们竖着耳朵听不出个名堂。我娘说相比上一回不那么的真诚,这次他更温顺。他说他叫温良恭,是他们的邻居,出事前他瞧见了一切。说完眼珠子越过光线的视野盯着门外浪游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