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平等与可持续性

去世时拥有最多玩具的人是赢家。

——美国的汽车保险杠标语

对于下一代人而言,防止全球变暖失控——如果失败的话,则是应对其后果——将成为政治的主导话题。富裕国家的平均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到五倍。但令其碳排放量降至世界平均水平还不够,世界碳排放总量已经过高,而且必须向贫穷的国家提供补贴,以刺激其经济增长。

追求平等和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如何能够并行?鉴于不平等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竞争式消费的推波助澜,那么这两项政策不仅仅是互补的,而且前者似乎还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可持续性与生活质量

自从《勃兰特报告》(Brandt Report)于1980年发布以来,人们便愈发认识到,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紧密相关的。幸运的是,在人类意识到环境无法容纳更多碳排放的同时,我们还意识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再有助于人们的健康、幸福和其他福祉。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不必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依然有多种方式可以改善富裕国家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我们不必进行更多消费,更少的消费会导致何种结果?减少碳排放会意味着富裕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到人们不愿接受的程度吗?可持续性与保持生活质量是相容的吗?

以图表15.1为基础,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图表15.1展现的是各个国家预期寿命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由于国家越富裕,碳排放量往往也越大,因此这张图看上去与图表1.1(预期寿命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的关联)十分相似。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国家预期寿命高达近80岁,但碳排放量只相当于富裕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小部分。因此,即使仅仅凭借当下主要依靠不可再生能源的低效技术,富裕国家仍完全有可能在不降低民众健康和福祉水平的情况下,大幅减少碳排放量。

图表15.1:在低碳排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低婴儿死亡率。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图表15.1左上角圆圈里的国家付出较小的环境代价,换得了良好的健康状况。穿过圆圈中心的那条直线代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这表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有潜力在不超过平均排放量的情况下,收获较高的预期寿命。

然而,由于目前的全球排放已经导致了全球迅速变暖,我们需要大幅降低碳排放水平。只有通过更加有效率地使用能源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样的转变,那么该圆圈(代表着用最小的环境代价能够实现的最高健康与福祉水平)将继续左移,乃至上移。

对于可持续性与维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是否相容这一问题,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同样给出了答案。该机构对各国生活质量与人均生态足迹大小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用于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是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该指数综合考虑了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因素。图表15.2使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分析数据,展现了各国人类发展指数得分与人均生态足迹大小之间的关联。除了古巴之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同时具备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人类发展指数高于0.8)和可持续的生态足迹。尽管古巴的收入水平较低,但其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几乎与美国相当。

然而,古巴这一事例表明,同时拥有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的经济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而且由于古巴并未使用最节能、最绿色的技术便实现了这一目标,因此技术更加先进的国家可以更加轻松地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使用可再生的、环保的发电技术,并推动社会变得更加平等,我们相信能够将可持续性与高质生活这二者结合起来。在结束这段讨论之前,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人类发展指数得分较高的国家大多生物足迹也较大,原因在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人类发展指数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