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我们的社会遗产

礼物让人们交到朋友,朋友们彼此交换礼物。

——马歇尔·萨林斯,《石器时代经济学》

三思而后行

尽管政治上的左右两派对于不平等一直持有不同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会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更加友善、暴力事件更少发生、心理健康状况更佳、社群生活参与度更高的社会里。关键问题就在于,在证明了减少不平等有助于建立更加美好的社会后,人们是否相信平等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当然,我们在分析中没有将现实社会与不可能实现的、想象中的、完全平等的社会进行比较,我们要探讨的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完美的人性。我们的结论均来自对于各个现实中存在的、并非异常的社会的比较。我们尤其关注的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这些国家都享有民主制度和言论自由。毫无疑问,人们可以在不平等程度极低的社会里(例如日本和北欧国家)安居乐业。和有些人(他们可能来自政治光谱的任意一端)所认为的不同,我们的研究成果绝非不切实际,而是与市场经济民主国家的制度结构相一致的。

也许有些人仍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结论。在更加不平等的国家看来,的确很难理解为何某些国家在如此平等的情况下依然能良好地运转。似乎到处都有证据证明物质自利是主宰人类生活的法则。富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似乎证明了,正如经济学理论所假设的一样,贪婪才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动机。就连犯罪这一负担都是由于无法阻止人们不顾一切地满足自私的欲望所导致的,人性闪烁出关爱与共享光芒的时刻少之又少。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平等对我们造成的严重伤害,以及我们所拥有的追求不一样社会的潜力,有助于我们打消上述疑虑。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必重建我们的基因,平等就足以塑造一种更加友善的人性。

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我们为本书进行的研究中,社会地位和友谊总是像对立的两极一样结伴出现。首先,二者都是决定个人健康状况的因素。我们在第6章中发现,友谊及参与社交生活十分有利于健康,社会地位低、地位差距大、不平等程度严重则有害于健康。其次,二者在社会中的变化也是同步的。我们在第4章中发现,当不平等加剧时,社交程度(用社群生活的活力、人们互相信任的程度和暴力事件的发生频率来衡量)也会随之下降。第三,人们通常愿意与和自己地位相近者交朋友:地位或财富差距越大,人们之间的距离也越远。

什么因素使得社会地位和友谊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答案很简单,二者代表的是令人们汇聚到一起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如同动物世界里的强弱排序一样,社会地位分化实质上也是一种凭借强制力和特权来进行排序的方式,不顾及其他人的需求。最为赤裸裸和野蛮的形式就体现为“强权即真理”和“弱肉强食”这种态度。

友谊与之截然不同。这是一种基于互惠、互助、共享、义务、合作与顾及他人需求的关系。礼物是友谊的象征,因为这表明了赠送与接受礼物的双方不是在为生活必需品展开竞争,而是认识到并满足了对方的需求。社会人类学家萨林斯的话一语中的:“礼物让人们交到朋友,朋友们彼此交换礼物。”分享食物和聚餐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这两种行为格外有力,因为食物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物资稀缺的年代,争夺食物有可能对社会构成严重的破坏。

是敌是友?

对我们来说,社会地位和友谊至关重要,因为二者代表了处理社会组织和政治生活中最根本问题的两种不同方式。由于同一物种的成员有着相同的需求,因此它们有可能成为彼此最大的对手,争夺食物、庇护所、性伴侣、一片绿荫、一处适宜筑巢的场所等必需品和舒适品。结果就是,尽管存在着来自掠食者的威胁,但冲突往往并非发生在不同物种的成员之间,而是发生在某个物种内部。社会地位较低的狒狒用于躲避强势狒狒的时间比用于躲避狮子的时间还多,地位较低的动物身上的疤痕和伤口大多来自本物种的强势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到处都是物种内部争斗的迹象,只需要观察花园里争夺食物的鸟儿、打斗的小狗,或是想象一下遭到禁止的斗鸡运动,就能意识到这一点:这些都是物种内部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