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书里的女人与女人的书(第5/25页)

于是乎,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双面人。在想象中,她极为重要,而在现实中,她又微不足道。她在诗歌里随处可见,但在历史上却无立锥之地。她在虚构世界里主宰着国王和征服者,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只要父母把一枚戒指套在她手上,她便只能乖乖地做任何一个男人、甚至一个未成年男孩的奴隶。她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敏锐、妙语连珠,但在实际生活中,她却目不识丁、沉默寡言,只是丈夫的一份活的家产而已。

先读历史,再读诗歌,由两者拼凑出来的女人,就是这样一种奇特的怪物——她是长着鹰翅的蠕虫,既是生命的象征、美的精灵,又是厨房里一块待剁的板油。不过,这样的怪物只是想象起来非常有趣,实际上并不存在。若想看到真实的女人,就必须现实地、同时又富有诗意地看待她。既要有活生生的事实——就是说,她是马丁太太,26岁,穿蓝衣服,戴黑帽子,穿棕色鞋;同时又要有诗意的想象——就是说,她就像一个容器,里面有各种精神能量,而这些精神能量,正在不停地运行着,燃烧着。然而,倘若要这样来看待伊丽莎白时代的某个女人,那简直难而又难,因为和她有关的事实少之又少,少得令人望而却步。可以说,有关她的记载没有一件是详尽的、真实的和实质性的。过去的历史著作几乎没有提及她。于是,我又想求助于特里维廉教授,看看历史在他眼里究竟是什么。我看了一下他的历史著作的各章标题,便发现历史在他眼里依然只是——

采邑宅第和公田农业的耕种方法
西多会修士与养羊业
宗教战争
大学
下议院
百年战争
玫瑰战争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
修道院的瓦解
村社危机及宗教冲突
英国海上势力的发端
西班牙无敌舰队
…………

如此等等。只是偶尔,才提及某个女人,如一个叫伊丽莎白的女人或者一个叫玛丽的女人,一个女王或者一个贵妇人。至于那些除了自己的智力和德性别无他物可供支配的市民阶层的女人,她们是绝无可能参与任何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而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见解,恰恰又是以那些历史事件为根据的。所以,我们在历史著作里根本找不到她。在轶事传闻中也很难见到她的身影。她自己从没写过自传,又几乎不记日记,只留下可怜巴巴的几封信;她也没有创作过任何戏剧或者诗歌可供我们对她作出评价;而我们大量需要的,正是有关她的种种信息,如她什么年龄结婚?在一般情况下,她有几个孩子?她住在怎样的房子里?她有自己的房间吗?她下厨吗?她有仆人吗?……如此等等——所以我想,在纽纳姆学院或者格顿学院里,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聪明的研究者来关心这方面的情况呢?所有这方面的事实,也许就记在教区记事录和账簿里。关于伊丽莎白时代普通女人的生活,肯定都零零星星地散记在某些地方,只要把它们收集起来,就能编成一大本书,而我至今仍没能在书架上找到它。当然,尽管我认为现有的历史著作都有点古怪,都写得不太真实或者说不太平衡,我仍然没有胆量向那些名牌大学的研究者提出建议,要他们重写历史;但我总觉得,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给历史加上一个补遗呢?为什么不可以给那个补遗取一个和其他标题一样的标题,从而让普通女人堂堂正正地出现在历史著作中?这有何不可呢?要知道,她们实际上在一些伟人传记中是经常出现的,只是匆匆而过,很快就消失在背景中了。而这时,我便会想到,她们一定在暗处向我们张望,在笑,或者在伤心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