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遇见智能时代的你(第8/10页)

现在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但多数人在用它打游戏、看电影、刷朋友圈时,没有意识到其中蕴藏着通往未来的入口。人工智能领域很多世界最尖端的技术,都已经集成在诸如度秘一类的产品中。翻译、语音识别这些看似波澜不惊的功能,已经可以让你接触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是已故女性作家陈学昭的长篇小说的名字。她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今天人工智能将会带来又一场新文化运动。而在智能时代,工作着依然是美丽的,它需要智慧,更需要人类在与机器的互相砥砺中前行。

生命之歌,人工智能如何再造医疗

思索、奋斗、享乐、奔走……人类以肉身在世间拼搏,无论现世生活是幸福还是煎熬,总是渴望更健康长寿,渴望能亲眼看到未来的任何一天。昔日秦始皇为求长命百岁的仙药派人东渡,而今天的医疗科技则把长寿带给普通民众。

科技的发展又带来新的想象。无论是《超能陆战队》中亲切至极的医疗机器人“大白”,还是《攻壳机动队》中用人类肉体改造成的武器,都成为荧屏上的经典角色,令人津津乐道。虽然人类文明在工业革命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现代医学的庇护之下,人类的肉身仍然显得那么脆弱。小小的身躯之内蕴藏着一个我们远未探索的世界。高科技会把人类的身体引向何处?这已经不仅仅是医生感兴趣的话题。

科学史上每一个领域的进步似乎都与医疗行业发生着重要关联。物理学家在光学领域和原子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显微镜和X射线,宇宙飞船中为宇航员准备的健康检测室日后变成了重症监护室,生物学让动物实验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医学测试方法,而化学更是一门与药品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学科。

那么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答案恐怕不是一种角色,而是会改写整个医疗行业。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方法,对医疗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由浅入深,由小及大。

尖端医学最为吸引眼球:Nature报道神经假体使腿部瘫痪的猴子能够重新行走;美国研究出“纳米鱼机器人”可以轻松将止痛药物传输到指定的身体部位;在基因药物领域,深度学习为改写基因、合成新生物提供了可能。

类似的例子不是我们想要讨论的重点。纳米机器人、基因改造虽然是影视作品热衷的话题,却和现实领域颇有距离。更重要的是,虽然人工智能已经进入许多最前沿的医学领域,但几乎都还停留在理论或者实验阶段,不过在一些更成熟的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眼部疾病治疗中,由于对病人信息掌握有限,有1/10的病人会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其中至少一半伤害是可以预防的。英国知名的摩尔眼科医院与谷歌展开合作,打造了一款机器学习系统。这款系统仅凭眼部数字扫描结果,即可识别潜在的眼部疾病风险。眼部扫描技术早已有之,但是传统的机器在完成扫描之后,无法快速分析复杂的眼部数据。机器学习则是对付这类数据的能手,可以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提升准确率,更快、更准确地为病人提供治疗方案。

IBM的watson机器人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分析肿瘤等疑难疾病。在日本,病理读片大多都需要两名医生共同完成以防止错漏,而NEC很多年前就开始在日本医院中推行自动读片系统,现在已经能够替代医生的角色来辅助读片工作。

生物大数据也正在改变着医学研究和制药业。在一些传统医学诊断中,医生会让病人在一段平缓的路上行走几分钟,并记录他们的行走距离。这个测试是为了预测肺移植者的存活率,并可检测肌肉萎缩的病程发展,甚至可以评估心血管患者的健康状况。但是如果你想同时拿到1000个人的监测数据,那么光是记录就会变得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