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遇见智能时代的你(第7/10页)

翻译也将面临挑战。往日在重要领导人合照中总会出现的那位翻译官,恐怕需要叠加一个人工智能的影子。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工具的开发,除了需要满足普通人的翻译需求外,还应该针对高端客户开发新功能。高端翻译需要的可能不是基本的机器翻译,而是由深度学习技术来帮助自己掌握服务对象比如领导人的用语特点;提供特定功能服务,比如如何把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

当百度大脑可以构思诗句,当神经网络可以模仿巴赫训练出作曲能力,当日本的小说奖项评选正式把人工智能创作的文学作品纳入候选,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作为人类心灵圣地的文化艺术领域,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也不神秘了。神经网络很像人类的大脑,有无数隐秘的神经通路。李白要在醉酒时才能诗兴大发,那是因为醉酒状态导致一些平时蛰伏的神经通路被激活。未来人类可以不用借助醉酒,而是借助神经网络尝试开发灵感。

法律、金融等专业人士的日子也将被改变。由IBM研发的世界首位人工智能律师Ross(罗斯)在2016年就职于纽约Baker & Hostetler律师事务所,负责帮助处理公司破产等事务。这是一个真正可以全身心为雇主考虑的法律全才,不会像人类律师那样昂贵,普通律师或者法官为何不试试利用这样的产品呢?2016年1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线了一款名为“睿法官”的人工智能系统,它不仅仅停留在收集资料、为案情“画像”的辅助阶段,而是已经可以做到对案情进行分析,采集案件的多元信息,识别出影响案件定罪量刑的相关要素及当事人上诉的理由,帮助当庭法官做出初步判断,已经十分接近“判案”形态了。使用人工智能助理的律所和法庭能够比同行更高效地处理案件,从而创造更高的收益和社会效益。

金融的城堡由数字的砖块堆砌而成,随处可见人工智能可以渗透的缝隙。

著名的布隆伯格就是用数据武装的华尔街之狼。这位曾当过纽约市长、身家几十亿美元的企业家,几十年前就通过金融数据处理工具杀入了华尔街。在他推出自己的债券交易产品之前,交易员基本上依靠查询路透消息源来查询价格,然后用铅笔和纸进行计算。而布隆伯格提供的产品,给用户提供市场的实时数据、计算能力、财务分析等,迅速席卷了所有债券交易所。布隆伯格第一次卖出他的产品给美林时是1982年,而微软在同年才刚刚推出Excel的第一版,当时还叫作Multiplan。

布隆伯格的例子也许有些远。但是在中关村、五道口、西二旗、张江、华强北,无数雄心勃勃的青年人在试图利用数据智能工具完成人生逆袭。人工智能不分贵贱,只在乎能力。人事管理员可以利用数据工具研究公司人员分布状况,提出优化意见。咖啡店可以通过智能对话App为用户订咖啡,并迅速了解他的口味。昔日的游戏高手,可以转型为游戏直播解说员,他比别人更能发现人工智能哪里还不太像人类。

人工智能的潮流虽然会掩埋一些职业,但也会催生新的机会。汽车消灭了马车车夫,却创造出了司机这个职位。人工智能的普及也会创造新的职业机会。吴恩达举了一个例子:以后无人机会越来越多,而无人机交通管理工作现在还没有,以后准会出现,谁来做这个工作?他建议人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在教育和培养人才上面。

真正决定我们职业未来的,是我们是否具备智能时代需要的职业素养。当智能工具变得越发无所不能,能否灵活使用它就成为差距所在。一个对程序编写、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一窍不通的人,就像工业时代不会使用扳手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