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国智造与文明升级(第2/11页)

在升级方面,中国也并非像一些舆论渲染的那样缺少创新能力,只能聚焦低端产业。“勤劳革命”的表述本身也多少掩盖了中国人技术革命的能力。中国的科技实力在大幅度提升,即便在高精尖领域也紧随为数不多的先进国家。2015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的袁岚峰博士撰文,从《自然》杂志指数、全球五大专利局数据、科研投入数量、先进项目状况等多方面论证,中国整体科技水平正在以加速度逼近头号大国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此文被多方转载刷屏,引发科技界和民间热议。

2016年10月,中科院与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联合发布了基于论文大数据分析的《2016研究前沿》,指出:“中国在前沿引领度方面与美国差距较大,与英国竞争激烈。潜在引领度方面,中国全面超越英国,位居世界第二,显示出强劲的后续发展能力。中国共参与68个前沿方向,其中30个领跑全球,与第一名美国总体上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在很多领域已经反超。”

在产业方面,中国的技术型大企业崛起,从工程机械制造到电信领域,顶尖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在全球范围与跨国巨头们一较高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虽然大有进步,但与先进国家差距仍然明显。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3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机器人保有量仅为25台/万人,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8台/万人,其中韩国是396台/万人、日本是332台/万人、德国是273台/万人。对于机器人应用最多的汽车行业,先进汽车生产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均已达到1000台/万人,而中国仅为213台/万人。不过,也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占比达20.52%,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国。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经达到49台/ 万人。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世界瞩目,据《华盛顿邮报》称,中国在深度学习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质量也不落后。在应用领域更是丰富多彩,2017年美国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中国企业数量超过参展企业总数量的1/3,多项中国人工智能产品获得展会官方最佳创新产品奖。

在美国,资本主导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奥巴马任内高速发展,为全世界输送了技术,却也加大了本国分裂。制造业空心化使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无法在本国充分落地消化。而中国遍地成规模的制造业、服务业,加上每年高校培养出的百万级工程师与海归人才,使得人工智能的原力正在获得释放。

三次技术浪潮冲击下的第一制造大国

焦虑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末,业界就开始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如今冰箱都能制冷,彩电都有影儿,PC都能定制,ERP谁都不太懂。”几句话言简意赅。前两句反映了工业化的困境。家电是中国制造的标志性产业,先后经历消费和产能的井喷。企业在早期都曾被质量问题困扰。少数企业致力于提升技术和管理,脱颖而出。当“制冷”和“有影儿”这样标准化的功能需求趋于饱和,质量过硬意味着生命周期长、替换率低,市场也就陷入停滞。

PC虽然都能定制,但仅限于CPU主频、内存、硬盘容量等性能,这由传统PC模块化的结构所决定,是一种相当初级的定制。与后来的智能手机支持应用、内容定制,支持数据生产、分享和反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未来的人工智能终端,其开放性又将远超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