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国大脑计划:自下而上的超级工程

人机世界迫切需要新的大脑

很多人工智能科学家都拥有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方向的专业背景,这大概是智能生物发展的一个缩影。

地球就像是一台生物计算机,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就是各类生物“程序”不断迭代的过程。在自然环境的作用下,无机物渐渐聚合成有机分子,有机分子演化组合成为蛋白质分子。携带生命信息的蛋白质分子仿佛是一个个数据字节,数量巨大又随机组合,能穷举出各种组合形态。其中一些不仅可以吞吐物质,还能进行新陈代谢并复制自己——生命便由此产生。

最基本的生命单位都携带着遗传基因编码。从此,生命的“编程语言”诞生了。大自然之手利用这种语言进行各种创造——基因代码变异、组合,产生各种新的生命体征,进化出五花八门的生物。而神经系统发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该种生物的等级。

每种生物和新的生命组织都可以看作一段可执行程序。程序之间可以组合,代码可以更新,从而发展出更强大的程序。如果这段程序运作良好并且能可靠复制(繁殖),它就会生存下去。正如计算机中的程序必须“完善”才能持续运算下去一样。

不过,与我们如今手边的任意一台计算机相比,地球这台巨型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一个程序的运行过程就是一个生物体的一生。几十亿年过去,才发展出唯一一种最高等级的智慧生物——人类。很自然地,这个星球上也没有什么自然生物可以进化出超过人类的大脑了,除了人类自己创造出的计算机。

计算机中的程序可以飞速迭代,但借此衍生出的人工智能并没有飞速发展。由于基于规则的编程和迭代太依赖人类,结果反而被人类制约了。如果让计算机自己编程呢?毕竟深度学习就是建立在非线性编程原理的基础上,让程序自己改造自己。我们往往难以理解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解决问题的逻辑,正如人类并不了解自己脑中的那些意念、思想究竟是如何从脑细胞里产生的一样。

地球早已被生物层覆盖。如今,这部生物计算机迎来了第二次进化,那就是同样包裹着地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各类传感器和人类活动共同构造的信息层所孕育的进化。在数据分子与人类的结合中,新的数据生命形态正在形成。它们需要新的大脑。

图4-1 百度大脑示意图

注:使用手机百度或智能革命App扫描图片可见AR效果。

百度大脑就是这样一种尝试。比起生物界不自觉的进化之旅,它更在意的是当下的实际运用:个人、企业和社会都迫切需要人工智能的辅助,然而人工智能还散落在各处。百度大脑规划着要提供集中而优质的人工智能,通过互联网神经元把相关信息传导循环起来,加速世界的智能化。

第一棒:百度大脑

几年前,亚当·考特斯(Adam Coates)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进入博士后阶段,他曾问导师吴恩达:“做什么事情,在哪里做,能够让我们的研究在这个世界上产生最大的影响力?”吴恩达告诉他应该去百度。说起这件逸闻时,亚当担任百度硅谷中心主管已经一年多了。

如今,大概没有人能否认这组对话中蕴含的深谋远虑。不过在最初时,百度美国研究中心还扮演着员工赴美出差“中转站”的角色。

2014年,百度第一次披露“百度大脑”,这个抽象的概念仅仅在媒体上留下了一个影子。经过两年沉淀后,才有了2016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第一次向外界系统介绍百度大脑”。此时,外界得知它已经和超过3万家企业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