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国智造与文明升级

2016年底的一天,当百度地图召开发布会,宣布每日位置服务突破720亿次时,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不禁想起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听到吕本富做互联网经济演讲时的感受。正在读研的他,形容自己仿佛在迷茫中看见了光,不久就抓住一个机会来到初生的百度实习。

2000年,堪称当时网红级学者的吕本富到处宣讲新生的互联网,在一个论坛上遭到一位上市公司老总的质疑,他回答:“您是一位成功人士。为什么成功?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短缺经济时期,您是第一批注重质量的;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初期,您是第一个搞品牌营销的;在20世纪90年代过剩经济时期,您是第一个搞连锁、抓运作的。您的成功是因为总站在时代的前列。但2000年以后的潮流是什么您知道吗?”那位老总仿佛醍醐灌顶,当时就表示要投资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互联网思想市场也空前繁荣,大大小小的互联网财富宣讲师口吐莲花,吕本富的观点早已被掩盖。可是,这些意见当中有多少能把握住下一个浪潮?

人工智能是新的光,讨论它对总体社会的影响,只靠与互联网经济相关联恐怕还不够。这是一场漫长的社会进化过程的最前沿的变革,不仅经济、科技总体面貌将会改变,国家社会治理层面乃至文化、个人层面也将因为人工智能浸润而发生变革,由此,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共同变化将使文明样态发生改变。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大同社会理想吗?可以有助于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吗?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努力,更需要想象力。

从勤劳革命到智能革命

费孝通、杉原熏、阿瑞吉等学者在考察中国近现代图强历史中,渐渐描述出一条可以称作“勤劳革命”的道路。“勤劳革命”与西方工业革命重资本投入不同,其表现为:相对廉价但受过基础教育的熟练劳动力在相对小规模的单位工作;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崇勤劳致富的工作伦理等。这条道路并非和工业革命对立,而是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一种应对。依靠“勤劳革命”,中国在一穷二白、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完成了工业时代的逆袭,成为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拥有全球罕见的完整产业链,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常年高居世界榜首。

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几乎抓住了所有“崛起”的机遇。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初步完成工业化,补上欠了100多年的功课。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去工业化,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起飞,中国终于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甚至稍胜半筹。中国重新崛起的辉煌一部分要归功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让中国商品更容易销售到全世界。在各个产业领域,中国人学习、消化先进国家的先进产业技术的速度很快。凡是中国人学会制造的商品,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该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下来。因此中国也会常常被指为“搭便车”。但是现在,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无法再完全延续过去的韬光养晦式跟随战略,中国也需要担当引领者的责任,不仅要为全世界创造经济高速列车,也要提供技术指引乃至文明典范。

同时,“勤劳革命”自身也遭遇危机。人口老龄化、用工成本上升、大城市病、新兴中产阶级对环境污染的焦虑、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不满等都在困扰这个国家……如果方向不对,“勤劳”也无法引领潮流。中国人渴望找到新的高速发展路径,如果方向明确,中国人愿意再一次发挥“勤劳”禀赋去学习、追赶。归结到产业角度,整个国家需要淘汰和转移落后产能,升级产业和消费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