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言语》 前言(5)(第2/2页)

陈耀成是当代香港独立制片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声音;不论是他进入影坛的方式还是美学轨迹,都和陈可辛、陈果大不相同。他在本书的访谈中提到,他将自己由评论者转向电影导演的决定与法国新浪潮相比,尤其是从评论家转为导演的大师──特吕弗(FrançoisTruffaut,1932—1984),而非香港电影新浪潮。当陈可辛与陈果为本地影业担任副导演时,陈耀成正为评论者和一家英文报纸的记者,并在纽约攻读哲学学位。他独特的背景和职业经历明显地反映在他的电影里。他多方交融的电影,如《错爱》,新样貌的特出之处不仅在于模糊了商业与艺术的界限,还在于英语和粤语的双重语言策略,尤其当混合了纽约与香港两地的场景时,在在以声音标示出导演的功力。尽管陈耀成是在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全盛期间开始电影评论工作的,但他自己的作品明显地以双重文化切入,已再难被定位为纯香港电影。这种艺术上及文化上的多重性,同时鲜明地对比于一些香港导演转赴好莱坞的改变,譬如吴宇森、徐克、林岭东和于仁泰。陈耀成本身对达到这样的转变不是十分感兴趣,虽然有时他不甚舒适地生活在两种文化筑出的空间之中,他感兴趣的是探讨这些转变内的错综复杂和自相矛盾。他?作品提供一个极端的例子,呈现出移民的力量如何强大,还有全球化正如何改变香港,同时由多方观来,华语电影制作产生一连串新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定义这类可以自由穿梭于语言、区域、文化和国家的创新电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