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讨好行为不总是讨喜的

在我刚刚结束“愤怒研讨会”的工作,参与者陆陆续续离开的时候,安妮塔有点不好意思地和我攀谈起来。“我来到这儿,”她解释道,“希望能获取一些对愤怒的认识,因为我的丈夫和父亲经常发火,但我却对自己有了不同的看法。”

当我指导一个30人的班级的时候,我有好几次注意到安妮塔陷入了沉思当中。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来一探究竟:“我是否能假设你不得已承认了自己也有愤怒这方面的困扰呢?”

“是的,你猜得一点儿也没错!”她断然地回答道,“你今天晚上提到一个人的愤怒不一定会表现得大喊大叫、砰的摔门或者言语激烈。它也可能通过抑郁、孤僻和长期的挫败感的迹象显露。这就是我的情况!我整天都费尽心机地想怎样与表面上有愤怒特征的人相处,结果却没有察觉到自身同样也有愤怒问题。”

我们又交谈了片刻。接着安妮塔问道:“我可以和你预约单独的咨询吗?我想我们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一下。”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渐渐地掌握了安妮塔的情况,我得知她的抑郁和挫败情绪实际上来源于长期讨好的行为模式。“我的爸爸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尽管这样的评价不免有些文雅和轻描淡写,”她说道,“他不准许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为他总是认为自己很对,以至于不允许任何人抱有和他不同的想法。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在他面前表现得中规中矩。”

“你记得自己发过火吗,或者说你有没有曾经反抗他的高压手段呢?”

“你知道的,在青少年时期,你可能会说我有个性鲜明,至少他是这么告诉我的。我曾经偷偷溜出去和朋友喝点小酒,不过要是被他逮到,我就死定了。所以,对吧,我是有那么点儿叛逆;但多数时候,我记得我动了很多脑筋去弄清楚做什么事情能让爸爸开心。比如,我认识到要是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时候,或者是我把得高分的成绩单拿回家时,他就会对我稍微和气些。我年幼的弟弟经常和他争论,让他气急败坏。爸爸老是对他不满。从而我发觉乖乖的顺从能使我少许多麻烦,我真是太顺从了!”

“你的母亲呢?她怎么处理这些事儿?”

安妮塔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个,我只能说当爸爸不在周围的时候,她相对容易相处些,但只要他在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下午放学后,母亲通常心情很愉快,但每到傍晚六点左右父亲快回家时,她马上就变成另外一个人。要是我和弟弟曾做过令父亲火大的事儿,她就会神经紧绷的喋喋不休地数落我们,好像又怕对我们太亲切,父亲会因此责备她。”

“所以我可以推断你母亲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领导一回家,每个人不得不收敛个性以求和平共处?”

“一点也没错。我就是和家中的那位大师学会了顺从的。”

三十五岁左右的安妮塔现在已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她与丈夫泰德之间也有着类似的不愉快经历。尽管他没有如她父亲一样公然地充满敌意,但是他喜怒无常,没有留心安妮塔的情绪感受。“我竭尽所能地讨泰德的欢心,而他好像从来都不赞赏我为他做的事情。当我煮了他最爱吃的饭菜,你也从来不会知道他究竟喜不喜欢,他就是那么吝惜赞美。此外,由于他爱整洁,因此我弯腰屈膝地来回地打扫房间,换来的却是我做得不够好的种种批评。”

在一次会面之后,我让安妮塔列一张清单,把做过的他人似乎不赞赏的顺从行为写在上面。不料下个星期,她带来一张列着三十八个例子的清单!其中如下:

周六早上,我不得已取消了帮我最好的朋友卖旧货的计划。因为在最后一刻,我丈夫被邀请去打高尔夫,留我独自在家照看五岁大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