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非说理宣传的四种危害(第3/5页)

宣传是欺骗和谎言

宣传被称为一种对朋友甚于对敌人的欺骗。越是本来对宣传者有好感的人,越是本来就可能接受宣传的人,就越是成为宣传蓄意欺骗的对象。对宣传有反感,本来就不信任、不相信的人们,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准备接受宣传,所以反而不是宣传的重点对象。

人们讨厌和拒绝宣传,一般是因为他们以为,宣传是不实之言或全假的谎言。但他们仍可能对“什么是谎言”和“谎言为何有害”缺乏了解。其实,谎言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故意不说真话,说话者自己知道说的是假话,但却还是在故意说假话。第二种情况是,说话者并不想说谎,他自己并不知道所说的内容是虚假的。这两种谎言的区别是“故意说谎”和“所说不实”。

有宣传意图和有说谎意图是不同的。是否故意说谎或者在什么程度上故意说谎,可以用来帮助区分极权宣传和后极权宣传。极权宣传往往是“所说不实”。例如,相比而言,极权宣传者(希特勒、斯大林、波尔布特和他们的信徒)基本上还是相信自己所说的那一套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故意说谎。宣传者自己可以说是“真正的相信者”(true believers),他们要争取别人也与他们有同样的想法,也成为同样的真正相信者。一般而言,“文革”前和“文革”中的许多干部、党员、政治积极分子中有众多的真正相信者,他们宣扬党的政策路线(不管怎样变来变去),都是为了争取普通群众能够和他们自己一样去真正相信。因此,他们会细致耐心地做别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所相信的那一套可以是谬误的,但他们自己相信,因此并不是故意引诱别人去相信他们自己所不相信的东西。

这种情况在“文革”后发生了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从“所说不实”向“故意说谎”转化,只要看看某些学校里学生干部的情况便可见出端倪,陈伟先生在《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中有专门的论述。青年学生一般是比较真诚、诚实,有血性、有抱负、有正义感的社会群体,学生干部不是不说谎,但往往说的是他们自己相信的那一套,一向成为大学里宣传理想和主义的主要力量。但今天有些大学的学生会却被一些世故、老成、虚伪、自私、腐败和投机钻营的奸诈之徒占领,他们口头上谈的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看起来也还在宣传,但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自己不相信的事,还照样像真的似地拿来作宣传。在甚至不指望别人真的受骗的情况下继续行骗,这是一种非常犬儒、非常无赖的蓄意说谎。在比学生会干部更有权势的人物那里,蓄意说谎更是随处可见。普通的说谎者指望别人上当,而这样的说谎者甚至都不指望别人上当。这是一种彻底非理性的说谎,但却有它自己的理性,那就是,只要我有权力不让你公开说出我在说谎,我就不是在说谎,我不在乎你心里怎么想,我要的就是你不敢说。当然,他们也并不完全放弃使人相信的意图,他们也会改变宣传策略,用不同方式加强软实力,比以前的宣传更加有意识地利用普通人的心理弱点和认知缺陷。

宣传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和认知缺陷

说谎是一种话语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可以拿来说谎。那些有认知缺陷的话语才是最适宜说谎的话语。有认知缺陷的话语可以让谎言“听上去挺有道理”。听上去挺有道理可以起到诱使人们相信谎言的作用。

我们说,宣传传递的是一种有认知缺陷的信息,不只是说它“虚假不实”。认知缺陷与虚假不实是不同的,因为一个内容不假的话也可以拿来作有认知缺陷的宣传。不妨拿一则贝尔阿司匹林的广告为例:没有比贝尔是更有效的阿司匹林了。任何人都不可能用“事实”对这个陈述证伪,但这句话却是传递了一个不实(有认知缺陷)的信息:贝尔阿司匹林是阿司匹林中最好的。事实是,所有的阿司匹林的成分是一样的,效能也是一样的,别的阿司匹林确实不比贝尔阿司匹林好,但贝尔阿司匹林也不比其他阿司匹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