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防御的方式

在防御的各要素中,决定战术结果和战略结果的因素除了军队的绝对数量与质量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利的地理位置、出敌不意、多面攻击、战区的有利作用、民众的支持及巨大的精神力量等因素。

关于防御方在利用上述这些因素比进攻方更有利的问题,我们已经在上文探讨过了,在这里,我们要谈的问题是主要供防御方利用因而可以当成是支持防御这座大厦的各种支柱的哪些手段是有益的。

1.后备军。在现代,后备军也经常被调到国外进攻敌国,并且不容置疑。在某些国家,比如在普鲁士,后备军早已被看作是常备军的一部分,所以,它的作用不止于防御。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人们在1813—1815年广泛利用后备军是在防御作战中开始的;后备军也只在少数几个地方,是像普鲁士那样组织的,而那些组织不完善的后备军用来防御比用于进攻更为靠谱。此外,后备军的概念中还有这样一种含义——全体民众以其体力、财产和精神在战争中不同于一般地、或多或少地志愿去协助作战。

后备军的组织越不具备这样的性质,所组建的队伍便越成为一种变相的常备军。当然,越具备常备军的优点,所组建的队伍也就越缺少真正的后备军的优点。

后备军真正的优点是:具有广泛得多、生动得多、十分容易因精神和信念的作用而大大增强的力量。

后备军的实质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后备军的组织形式必须让全体民众发挥这种协助作用,否则,要想后备军建立特别的成就便只能水中捞月了。

非常明显,后备军这种实质与防御的概念有着莫大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到,以这样的后备军来防御比进攻更合适,它可以挫败敌军的进攻。当然,这种效果主要体现于防御战中。

2.要塞。进攻方所能利用的要塞,只存在于边境附近的要塞,所以,要塞对进攻方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是,防御方却能够利用全国的要塞,所以,有很多要塞可以发挥作用,并且这样的作用本身很强大。一座可以迫使敌军发动包围战而己方能够守得住的要塞,往往比一座只让敌军放弃占领该地区的想法,进而无法真正牵制和消灭敌军的要塞,在战争中更能发挥作用。

3.民众。尽管在大多数场合下,战区内的单个居民对战争的影响犹如一滴水在整条河流中的作用那样微不足道,但是,全国居民,就算在根本不是民众暴动的场合,也绝对不是无足轻重的。

如果本国民众服从本国政府,那么在本国进行任何活动都会比较容易。敌人要让居民尽任何大小义务是不容易的,他们必须使用强制手段才有可能,进而他们要动用军队。如此一来,敌人将耗费大量兵力和增加很多劳累,而防御方则可以得到这一切。尽管民众并非真正地出于自愿,但是长期形成的公民的服从性会让他们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而且那种真正忠诚的自愿协助是很多的,在一切不需要流血牺牲的事情上,这种协助则更多了。

在此,我们以情报为例子进行说明。这里所说的情报并不是出于重大的需要而通过侦察取得的情报,而是指军队在日常勤务中遇到的搞不清楚的细小的情况,同居民保持良好关系则可以让防御方在这方面占尽优势。

最小的侦察队、每个哨兵和每个外出执行任务的军官都有必要向当地居民了解有关敌人、友军和当面之敌的情报。

倘若我们在研究了上述这样一般且经常出现的情况后,再研究一下特殊情况,即居民直接参与斗争,甚至居民参加斗争发展到最高阶段,如西班牙那样,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民众战争。那么我们便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支持便不再是单纯的支持,而是出现了另外一种真正的力量。根据这些,我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