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权臣固政(第6/10页)

内心郁闷的刘从谏一时间找不到发泄的地方,于是他上疏文宗李昂,质问在甘露之变中被杀死的宰相王涯等人究竟犯了什么罪,要求朝廷必须给出明确的说法。当时针对这件事,刘从谏派部将陈季卿带着自己曾经和李训来往的书信入朝,以示王涯和李训等人的无辜。可是,陈季卿走到长安城外,正好遇到仇士良派刺客劫杀宰相李石未遂事件,陈季卿因为城中人心惶惶未敢入城便返回了泽潞镇。刘从谏因为陈季卿没有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一怒之下杀死陈季卿,然后向全天下公布了这些信件。

刘从谏公布信件后,认为此举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于是继续上疏文宗李昂,认为朝廷应该剪除宦官之害,现在自己正想进京面见皇帝陛下,愿意兴兵讨伐宦官,重振皇家声威。

当时,天下人并不知道刘从谏说这番话其实是在泄愤,他的这番话一时间为自己赢得了空前的声誉,被人们争相赞颂为骨鲠之臣。

事实上,如果当时文宗李昂真的要让刘从谏出兵剪除宦官,刘从谏都未必答应。但刘从谏这番剪除宦官信誓旦旦的话语,让仇士良十分恐慌,他一方面在文宗李昂面前诬告刘从谏有谋反之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对自己的专横跋扈有所收敛,鼓动李昂加封刘从谏为检校司徒,想以此缓和与刘从谏的关系。但刘从谏对此并不买账,拒不接受封官,他再一次上疏李昂,认为如果朝廷真的看重自己,那就请为王涯等在甘露之变中冤死的朝臣平反,如果只是出于无奈之举而封赏自己,建议朝廷赏罚不可妄出。

当时由于是宦官把持朝政,所以文宗李昂是不能为王涯等人申冤的,一直到文宗李昂去世,刘从谏因为甘露之变没能掌控朝政,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只是由于朝廷对他采取姑息之策,所以刘从谏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可是李瀍即位后,刘从谏的这种不满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升格为公开对抗。

在李瀍即位之初,刘从谏向李瀍进献一匹九尺高的宝马,但李瀍没有接受。刘从谏怀疑是仇士良从中挑拨所致,所以一气之下杀死宝马,树起大旗立志反叛,并不断招兵买马,以致周边藩镇不得不对其进行严加防范。

就在刘从谏积极谋划对朝廷用兵之时,会昌三年(843年)四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使得刘从谏一病不起,自觉大限将至的他与幕僚们商议,决定恪守父亲刘悟的志向,效仿河朔三镇的做法,以其弟刘从素之子刘稹为牙内都知兵马使,由大将王协、刘武德、郭谊等人辅佐,拥兵割据,与朝廷采取分庭抗礼之势。

不久刘从谏去世,刘稹秘不发丧,对外封锁了刘从谏去世的消息,当时王协建议刘稹坚决不要泄露刘从谏去世的消息,不出百日朝廷的册封诏令一定会来,到时一定要供奉好朝廷派来的监军,千万不能让士兵惹出乱子。

刘稹接受了王协的建议,随意采取障眼法以为叔父刘从谏诊病为由,派牙将姜釜入朝请诊。李瀍当即派宦官和宫中御医前往泽潞镇,此时距离刘从谏去世已经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当宦官和御医到达泽潞镇后,刘稹却以刘从谏病重无法跪领皇帝陛下诏书为名,拒绝御医为刘从谏治病。

当时宦官和御医全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道刘稹向朝廷请诊的目的是什么,于是便将在泽潞镇遇到的奇怪境遇向皇帝李瀍做了报告。李瀍认为可能是刘稹认为对待刘从谏的规格不到位,于是,又派使者前往泽潞镇,安排刘从谏前往东都洛阳治病,待病情好转另有重用,并且许诺如果刘稹一同入朝,也将会得到重用。

刘稹眼见自己的障眼法就要被识破,于是索性胁迫监军崔士康上奏朝廷,要求任命自己为泽潞镇节度使。不过由于刘稹的疏忽,对崔士康看管不严,崔士康利用看管自己的士兵酒醉熟睡之际,一路逃回长安,向皇帝李瀍报告了刘从谏已经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