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权臣固政(第5/10页)

杨钦义和刘行深接受了李德裕的提议,并上奏皇帝李瀍形成制度,以便在未来用兵时得到贯彻实施。而且今后皇帝为军队下达诏令,都重新回归中书省,由宰相起草相关诏书,进而避免宦官染指诏书下达事宜。从后来官军出战的战绩来看,李德裕提出的解决办法,使得李瀍在位时期的官军战斗力较之以往提升了不少,这一点从后来的平定泽潞之乱以及北征回鹘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泽潞之乱

李德裕复相后除了在朝廷内部巩固自己的地位、抑制宦官权力之外,还对藩镇采取了强势策略。会昌三年(843年)泽潞镇节度使刘稹发动叛乱,李德裕毅然决定采取用兵策略,决心平定其叛乱。

泽潞镇是刘悟、刘从谏、刘稹祖孙三代经营的独立王国。宪宗李纯平定淮西吴元济后,接着又进兵征讨李师道,而当时身为李师道牙将的刘悟徘徊不战,结果差点遭到李师道的诛杀,刘悟最终返兵诛杀李师道投降官军,被授予义成军节度使。

从刘悟归降朝廷到其孙刘稹发动叛乱,中间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过程。

穆宗李恒即位当年,幽州的朱克融发动叛乱,囚禁节度使张弘靖,而刘悟受命为卢龙节度使出任渔阳,当时又逢王廷凑发动叛乱,于是改任刘悟为幽、镇招讨。

当时刘悟军中的监军刘承偕,仰仗自己是皇太后养子,多次当众羞辱刘悟,纵容其下属横行不法,而且唆使刘悟部将张问取而代之。刘悟终于忍无可忍,最终率领部众囚禁刘承偕,并想要将其杀掉,被幕僚劝止。

刘悟囚禁刘承偕等于公开和朝廷翻脸,不过穆宗李恒知道是刘承偕太过分,所以没有追究刘悟的责任,而是让他将刘承偕送还朝廷。结果心态失衡的刘悟拒不奉诏,直到穆宗李恒下诏流放刘承偕,刘悟才奉诏放人,这场兵变一直持续三个月方才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刘悟看到了朝廷软弱的一面,于是他决定效仿河北三镇,将自己的地盘经营成独立王国。

由于穆宗李恒采取的“销兵”之策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最终导致被销之兵很多都投奔到了刘悟帐下,使得刘悟的实力急速扩充。

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八月,刘悟因病去世,其子刘从谏秘不发丧,与部将刘武德等人以刘悟遗表请求继任节度使之职。对于刘从谏的请求,朝廷让刘从谏出示刘悟的遗表以做证明,直到十一月朝廷才收到刘悟的遗表。当时敬宗李湛召集大臣讨论对于这件事的处置办法,以左仆射李绛为代表的部分大臣认为刘从谏居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出示遗表,这其中大有问题。而且泽潞镇地处关中腹地,刘悟又心怀不臣之心,朝廷不能轻易允许藩镇父死子继。而且在拒绝刘从谏的同时,朝廷应该做好应对刘从谏有可能发动叛乱的准备。

应该说以李绛为代表的朝臣意见,是朝廷能够利用刘悟去世的机会,有效控制泽潞镇的唯一可行的正确主张。但刘从谏在上表请求袭任节度使职位的同时,就不惜重金贿赂朝廷权贵,由此以李逢吉、王守澄为代表的另一部分大臣,主张应该尽快同意刘从谏的请求。

由于敬宗李湛是王守澄拥立的,所以在王守澄的运作下,宝历二年(826年)四月,敬宗李湛正式下诏任命刘从谏为泽潞节度使。在此之后,由于刘从谏从朝廷那里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利益,所以在此后将近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算是安分守己。

文宗大和六年(832年),刘从谏进京朝见皇帝李昂,当他看到朝廷内朋党纷争导致政事懈怠时,他的内心顿时产生变化,开始对朝廷轻视,回到本镇后越发骄狂。在甘露之变以前,李训曾经求助刘从谏,两个人相约在事变后诛杀郑注,共同把控朝廷大权,不料李训在甘露之变中死于宦官之手,仇士良趁机控制了朝政,这让刘从谏十分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