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宪宗之死(第3/8页)

当时一个山中隐士柳泌觐见李纯,自称能获得灵草仙丹。李纯听后极为高兴,让其居住在兴唐观炼丹,并任命柳泌为台州(今浙江天台)刺史,赏赐金紫朝服。

任命的诏书一出,朝臣们纷纷上疏,认为皇帝陛下可以喜欢方士,也可以让其炼丹,这些都是皇帝的私事,外人不能干涉。但让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才能的道士担当一个地方的父母官,这实在有失体统。可是李纯丝毫不为所动,他认为倾一地之力能够让君主长生,那也是值得的事情,并下令如果再有人因为此事谏言,将严惩不贷。

自此之后,朝臣们全都闭上了嘴,任由李纯宠信道士,服食丹药。可是前边我们说过,道士炼来的丹药全都是有害成分极高的毒药,李纯自从服用丹药后,经常干燥口渴,身体渐渐虚弱,明显已有中毒的迹象。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宫廷政变正悄然发生,它不仅夺走了李纯依然年轻的生命,而且让曾经备受冷落的利益集团获得了最大的政治利益,要说清这场政变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李纯的后宫波澜开始说起。

后宫波澜

李纯征讨藩镇的成功,使他成为中兴之主。这些年来他每日每夜都在为重振大唐帝国的国威而努力,直到元和十四年(819年)他终于成功了。但李纯同样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储君问题始终是让他挠头的问题,大唐帝国在储君这个问题上已经出过不少乱子,现在到了李纯这里,他也未能幸免。

李纯即位后对于立储问题是一拖再拖,一直到元和四年(809年)才最终确定下来。之所以在立储问题上李纯会犹豫不决,原因与当时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斗争甚至立后问题纠缠在一起。

还在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的时候,李纯便与宫女纪氏有了第一个儿子李宁。当年十二月,德宗李适为爱孙李纯纳已故驸马都尉郭暧之女为妃。郭暧是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的妻子又是代宗李豫之女升平公主,因此李纯所纳的郭氏出身高贵,绝非一般的宫妃。

贞元十年(794年),李纯与另一宫妃有了次子李恽。贞元十一年(795年)李纯与郭氏有了三子李宥,此后李纯又接连有了17个儿子。

李纯即位的元和元年(806年)八月,长子李宁封为邓王、次子李恽封为澧王、三子李宥封为遂王,其余十七子也全都封王。在封诸子的同时,郭氏被册封为贵妃,不过按照常理来讲,郭氏出身显贵,远非宫女纪氏所能比,其所生的李宥按照年龄来讲虽然排行第三,却与李宁、李恽年龄相差不大,从立嫡不立庶的原则来看,李宥当然应立为太子,其母郭氏也应该立为皇后,然而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

一直到李纯去世,郭氏也没能当上皇后。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明确的原因,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的记载,我们还是能找到些原因。首先,郭氏出身高贵,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及优良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少人都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往往会在性格上造成一定的先天缺陷,或者妒悍不逊(如杨玉环),或者骄横薄情(如安乐公主),从后来郭氏的种种表现来看,这是一个性格具有严重缺陷的人,进而造成和李纯的感情不和。

除了上述原因,史书记载,李纯后宫之中有很多私自宠爱的女人(“后庭多私爱”),他也可能担心郭氏因为身份原因,当上皇后会干涉自己宠幸后宫的问题。从李纯的子女仅次于李世民和李隆基来看,他希望自己能在嬖艳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而且郭氏的祖父郭子仪由于功勋卓著,事实上在肃宗李亨时代就受到猜忌,有功高震主的嫌疑,李纯内心不希望他的后人过多地参与政事,以免在权力上受到制约。

由于郭氏受到遏制不能位居东宫,使得李宥也随之失宠。元和四年(809年),李纯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采取稳妥的方式,立长子李宁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