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藩镇平服(第6/8页)

刘悟命令将士们停止行军原地待命,在听到城头上巡逻报更的木梆声停止后,才派出十来个人来到郓州城下,声称刘悟奉节度使之命入城。但城头守卫十分警惕,声称必须禀报李师道批准后才能打开城门。就在守卫即将下城的时候,十余人亮出弓箭纷纷射向守卫,一时间守卫们大乱,全都一哄而散。刘悟趁机撞开城门,带领军队迅速入城,由于事出突然,城内守军来不及组织抵抗全都落荒而逃,刘悟又迅速进入牙城,牙城之内守军只有数百人,最初尚有人抵抗,不过在刘悟大军的冲击下,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紧接着,刘悟带兵进入平卢节度使府衙搜捕李师道,此时的李师道已犹如惊弓之鸟,在来不及逃走的情况下,带着两个儿子藏在床下,最终被士兵搜出。刘悟命令将李师道父子押在府衙前的空地上,李师道请求免死,但刘悟丝毫不留情面,最终将其父子三人斩首。随后刘悟命令左右都虞候巡视全城,严禁士兵抢掠,城中迅速安定下来。

刘悟自阳谷前线返兵突袭郓州前,已经通知魏博节度使田兴进驻自己的营地,并告知田兴如果突袭郓州成功,将以烽火为号。如果中了埋伏,则请田兴带领人马前来救援,事成之后所有功劳归于田兴。此时郓州城已破,刘悟履行当初的诺言,将李师道父子三人的首级送到田兴军营。

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十四日,田兴派使者入京,向李纯奏报郓州之捷。李纯极为高兴,虽然平定平卢已在李纯的预料之内,但胜利来得这样快,还出乎李纯的预想,更何况这一次田兴带来了李师道父子的首级。

由于郓州城被攻破,李师道已死,平卢下辖的州县因此全部归降朝廷,至此平卢被彻底平定。

最关键的是,平卢是李纯在位时平定的最后一个藩镇,至此,困扰大唐帝国几十年之久的藩镇之祸暂时被压制。

李纯从即位开始到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等实力强劲的藩镇,并使天下所有藩镇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如果说最初他们对李纯的能力与决心尚有所怀疑,仍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平定淮西和平卢,使他们终于认识到李纯绝非等闲之辈,在这种形势下,那些一度曾想割据一方及对朝廷不恭的藩镇纷纷主动向李纯俯首称臣纳贡。

从淮西到平卢被平定,包括横海、卢龙等在内的诸多藩镇纷纷入朝进贡,进而表达对朝廷的忠心,这其中表现最为殷勤的当属历来号称极为沉稳的宣武节度使韩弘。

韩弘曾经因为李纯偏袒李光颜的问题,而在战争中消极怠工,虽然在李纯平定藩镇的过程中,他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表现,但前边说过他内心始终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想法。

现在随着平卢的平定,韩弘开始主动向朝廷进贡。据史料记载,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韩弘进贡绢布共计35万匹,银器270件,并主动入朝觐见李纯,这远比元和八年(813年)进贡绢布500匹态度要积极得多,而且韩弘见到李纯后要求辞去宣武节度使之职。

对于韩弘主动朝见并提出辞职的做法,李纯十分赞赏,因此他下令嘉奖韩弘。在诏令中,他首先肯定了韩弘多年来为朝廷出力,在平定藩镇时发挥的巨大作用,虽然同意他辞职的申请,但也不会冷落他,任命其为中书令之职。

韩弘入朝后,李纯派吏部尚书张弘靖兼平章事,代替韩弘出任宣武节度使,随着这个任命的下达,多年来一直让李纯放心不下的宣武镇问题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历史评价

从唐代宗李豫在位的广德年间(763—764年)始封安史旧部、河北降将,藩镇割据开始形成,一直到李纯元和十四年(819年)扫平天下藩镇,帝国再归一统的前后六十多年里,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甚至是在位极短的顺宗李诵都曾努力平定藩镇。然而,虽然他们取得过一些成功,但并没有彻底降伏藩镇。李纯却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先后平服了西川、夏绥、镇海、淮西、平卢、卢龙等大河南北的数十个藩镇,使安史之乱以来逐渐衰落的大唐帝国国势重新为之一振。虽然李纯的时代已经无法达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辉煌程度,但李纯还是因此而成为实现国家中兴的君主,同时也是唐代中期以后唯一一位再度一统天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