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鏖战洛阳(第5/12页)

李密失败的教训,李世民牢牢地记在心里。

既然来了,就绝不当第二个李密。胖子不是一口吃下的,绣花针不是一天磨成的。王世充咱们一切一切,慢———慢———来。

形势对王世充似乎越来越不妙。

在唐军五路大军的进逼下,王世充重兵把守的据点都被唐军困死,越来越多的郡县纷纷向李世民投降。在这些投降的人中,有一个人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公瑾。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大名)人,时任洧州刺史。当然这个官职是王世充任命的。

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臂力过人。据说当时张公瑾府外有一对石狮子,这位仁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搬起来,而且还能原地转圈。也许你会怀疑这个传闻的真实性,不过没关系,我们终有一天会见识到他的臂力究竟是否过人。

在前边,我让大家记住过很多人的名字。在这里,张公瑾也不例外,也请你记住他。在玄武门事变中,正是因为他的臂力,成功挽救了李世民。

也许是上次侦察工作做得不够理想,在两军相持了将近一个月后,李世民决定再干一回他的兼职工作———侦察兵。这一次,为了以防万一,李世民带上了猛将尉迟敬德。而且,亲点了五百玄甲兵随同自己前行。

在这里,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玄甲兵这个兵种。

这个兵种是由李世民创立的,是李世民在自己的骑兵部队中精选出来的优等骑兵组成的,共千余人。玄甲兵的装束很特别,从上到下一身黑衣黑甲,类似于日本的忍者,而且所骑的战马也有铠甲护体。当时李世民把玄甲军分为左右两队,分别由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统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玄甲兵的铠甲绝对是一等一的好货,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时期的具装铠,而改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亮式的板式铠甲,他比魏晋时期的具装铠要轻很多,但防御性能比具装铠要好很多。

除了装束特别之外,作为玄甲兵其中的一员,除了善于骑射之外,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槊棍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十八般兵器必须要样样精通。

可以说,玄甲兵是李世民的王牌部队,战斗力是超一流的,身边跟着这样的士兵,心里就是踏实。

二次遭遇战

九月二十一日。

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和五百玄甲兵登上魏宣帝景陵查看敌情。他实在没有想到,王世充居然当了把二杆子,命令单雄信带着近万人向自己杀了过来。

狗急跳墙!王世充这次真的急了,表现形式就是抄家伙拼命。让你围了这么久,如果再不教训你一下,兄弟们是会耻笑我的。

抛开战争的背景不谈,单看这次的较量,很像两个黑社会团伙的火拼。

从前王世充缩在洛阳城里,很像狗熊在冬眠,但是这一次突然杀出,动作极其迅速,上万人在单雄信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世民团团围住。在王世充看来,集中上万人的优势兵力攻击只有五百人的唐军,此战必胜。今天是个好日子,逮住了李世民这条大鱼。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王世充的部队围住李世民时,李世民手中的王牌部队———玄甲兵开始发挥威力。

要说李世民创建的这个兵种,实在不是混饭吃的,上万人围住他们的时候,丝毫没有惊慌,反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布成一个圆形阵将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围在中间,因为他们明白,此刻保护主帅是最重要的。

前边我说过,玄甲兵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事实上作为骑兵部队他们最擅长的还是弓箭,所以这一次弓箭就是他们最好的防御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