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进击山西

出兵

武德二年(619)十一月。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李世民率领三万唐军,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黄河坚硬的冰层,开赴山西前线。

大唐英勇无畏的男儿,在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又开始了新的征程。由此,李唐王朝也正式开始了由西向东的全国统一战争。这是一条坎坷的道路,但是李世民坚信,自己终将到达那个胜利的彼岸。

李世民到达山西后,决定进驻柏壁。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过重要。

柏壁位于汾水下游,是长安到太原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是咽喉地带,刘武周的后勤补给基本上都从汾水河谷路过,李世民屯兵柏壁等于是将匕首顶在了刘武周的咽喉上,对于这一点,相信刘武周不得不防。

同时,李世民决定分兵威慑夏县,当时驻守夏县的守将是吕崇茂。这位仁兄本来是唐朝的人,但是当刘武周攻占山西后,这位仁兄充分发扬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精神,二话没说做了叛徒,顺势投降了刘武周,可谓一个典型的墙头草。

李世民威慑夏县的目的主要是想牵制住吕崇茂的兵力,让其不能分身顾及柏壁这个主战场。而且两路大军可以互相照应,进可攻,退可守。鉴于威慑夏县的任务十分重要,李世民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叔叔淮安王李孝基和内史侍郎唐俭。

好了,军事上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安抚老百姓。李世民当然明白,这场仗要是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想要取胜是十分困难的。

自从刘武周到了山西后,唐军节节败退,丢下老百姓不管,而且每到一地,都会大肆搜刮老百姓的粮食,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逐渐地对唐军产生了一种敌意,所以将家里的粮食全都藏了起来,就是不给唐军。

可以说唐军在山西的溃败,除了有刘武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鉴于这种现状,李世民刚一到达山西,就发布文告安抚民心,宣布不再扰民,恢复生产,这个措施一出台,得到了百姓们积极拥护,又都将粮食送到唐军的军营。

记得陈毅元帅当年评价淮海战役时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更何况是一场战争。

李世民的确不同凡响,刚一到山西,就稳住了局面。但是要想彻底打败刘武周,还是要费一番脑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战术?

李世民虽然是个猛将,但绝不是那种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的二愣子。刘武周能够在山西把唐军打得一败涂地,足可以证明他的实力,而且现在刘武周士气正旺,李世民如果贸然全线出击,胜算未必有多少。

那就还是用老办法吧———坚壁清野。这一招,对付薛举很管用,相信对付刘武周也同样奏效。就这样,李世民在柏壁高筑墙、广积粮,准备和刘武周打一场持久战。

但是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了李孝基被杀的消息。

野心

作为李世民的偏师部队,李孝基的任务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牵制住夏县的吕崇茂。

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要说:最好的牵制也是进攻。

不可否认,李孝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李世民将进攻夏县的任务交给自己,作为李效基本人,也想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进而证明他这个侄子选择他,是正确的。

李孝基是个很负责任的人,但是同时也是个耳根子极软的人。就在他决定进攻夏县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投了反对票。这个人的名字叫独孤怀恩。

独孤怀恩也是皇亲,他的父亲是李渊的舅舅,李渊起兵后,他就一直在李渊身边做事,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命不凡!曾经说过一句很让人刺耳的话:“我家岂女独贵乎?”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们独孤家只有女人才可以富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