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虎牢关之战

绝不后退

王世充似乎开窍了许多,面对李世民猛烈的围攻,指挥镇定自若,依稀找回了当年抵御李密围攻时的感觉。

洛阳城经过多年的攻防战洗礼,已经成为了一个战斗堡垒,城中抵御攻城的武器可谓是应有尽有。投石机、弩车、木擂、狼牙板一应俱全,就看你喜欢哪种死法。

而且这些武器经过王世充手下人的刻苦钻研,基本上都升级到2.0版本,性能俱佳。例如投石机,可以将50斤重的石块抛出300米远。再例如弩车,王世充所用的弩车是用八张弓撑起来的,弩箭的粗细可以和车辐一比高低,而且箭头和斧头一样大小,射程达到750米!

也就是说,唐军在攻城的时候,距离洛阳城1000米时,就得开始着手做好防护准备,否则被打中的话,即使不死,也会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当年李密为什么经过百余战也没有攻下洛阳的原因了,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里,一个城池如果拥有这样高科技的武器,无论攻城的军队战斗力多强,相信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一次,唐军和当年的瓦岗军一样,同样也是吃了不少苦头。一连十多天,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唐军猛烈地攻城。但是越猛烈,伤亡越惨重。

有很多次眼看唐军就要爬上城墙,结果被守城士兵放下的狼牙板砸得脑浆崩裂,掉下城头,死尸倒地!

看到这种情况,唐军士兵开始有了一些厌战情绪,在他们看来,今天倒下去的是战友,明天倒下去的也许就是自己。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死法实在是太恐怖。

于是,在唐军内部,开始出现了反战的声音,很多将领纷纷要求撤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来日方长,部队不能打光!

当一场战争面临两种抉择时,考验的是主帅的决断能力。

是战?还是撤?坦白地讲,在李世民的字典里,是永远没有“撤退“这两个字的,当然有意识的撤退除外。在李世民的心中,永远都是向前、向前、再向前!

平定薛举时我做到了,剿灭刘武周时我也做到了,现在攻取洛阳我依然能够做到。不!决不能撤!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李密,李密本来有希望打败王世充的,但正是攻取洛阳的优柔寡断,最终导致了李密的失败。李密的教训就在眼前,李世民当然不会忘记。

洛阳现在已经是一座孤城,从一开始到现在,李世民坚信,这一战将是最后一战。再坚持一下,就会到达胜利的彼岸。成功不是瞬间的爆发,它源于你遇到苦难时再坚持一下的信念,源于你在遇到挫折时再奋力拼搏一下的勇气。

“洛阳一日不破,大军一日不还!今后胆敢言班师者,斩!”李世民的话语掷地有声,他明白此时自己作为主帅,意识绝对不能被属下所左右。

有的时候,力排众议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其间考验的是领导的魄力。李世民是很有魄力的,众将也不敢再喊撤兵,但是管得住嘴,却未必管得住心。

你是主帅,这不假,但是坚持攻打洛阳并不是最高指示。说白了,这么猛攻洛阳,伤亡这么惨重,你老爹真的愿意吗?于是,撤兵的声音虽然消失了,但另一种声音又开始响起———向长安汇报洛阳战况。

众人主张向长安汇报洛阳的战况,其实是想借李渊来压制李世民,相信李渊如果知道了唐军现在的状况,一定会下令班师。众人的这个想法,李世民心里清楚得很。

李世民觉得这对于自己来讲也许是个绝好的机会。众人借李渊来压制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就不能借李渊来反压众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向李渊汇报?

汇报工作固然很重要,但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如何汇报工作更重要。也就是说,本次汇报工作的人必须是主战派。于是,李世民决定让军事参谋封德彝赶回长安向李渊详细汇报洛阳的战况。之所以让封德彝去,除了他能从战争的专业角度来汇报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李世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