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第4/6页)

一切数据和事实表明,“一五”计划取得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伟大胜利,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1957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去苏联参加庆祝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赫鲁晓夫提出“今后十五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的目标,启发了毛泽东,12月提出了“中国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行动口号,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6年还在“反冒进”的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先念在大会发言中作了公开检讨,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李富春602做了《赶上英国,再赶上美国第二个五年是关键》的发言,就“二五”计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例如:到1962年,要实现钢产量2500-3000万吨,增长367.8%-461.4%;发电量900-1100亿度,增长365.8%-469.4%;粮食6000-7000亿斤,增长61.2%-89.2%;棉花6500-7500万担,增长98.2%-128.7%;等等。并设想,在“二五”期间,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全国人均消费水平增长40%。603

在会上,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线“坚决落实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6月中旬,李富春又向中央提出了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提出“为了实现第二个五年的指标,1959年有决定的意义,必须争取1959年有一个比1958年更大的跃进”。6月17日,毛泽东对这个要点有个批示:“很好一个文件,值得认真一读,可以大开眼界。”604

同一天,薄一波代表国家经委党组向中央政治局递了个《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认为1958年“粮食可增产三成,棉花可以增产三成到五成”,“钢将达到1000万吨,煤将达到2.1亿吨”,并认为“1959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可能有一个比今年更大的跃进。这样经过三年苦战,我国就可以在钢铁及其他主要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6月22日,毛泽东对这个报告做了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二到三年,二年是可能的。”605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翻番,作为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达到1070万吨。

北戴河会议精神很快就传达到基层单位,从9月份开始,在工业企业当中,打破常规,为了完成全年的生产计划,实行大干苦战,提出“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生产记录不断刷新,高产“卫星”不断升空。宣传报道也搞得热火朝天,敲锣打鼓,喜报不断,推动职工之间展开了“火热的”、“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

在城市加班加点、热火朝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农村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宣传数据的刺激,提出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标准、高要求。1958年1月3日,汕头报出晚稻亩产3000斤的消息,2月23日,贵州金沙报出水稻亩产3025斤的记录。

1958年,气候条件比较好,因此,早稻与小麦收成比较好,成功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战斗激情,八届二次会议之后,高昂的热情在“批右”和“跃进”指标的作用下,虚报浮夸现象逐渐升温,各地竞相报道高产“卫星”。606

大炼钢铁

6月16日,河北省临章,3650斤。

6月18日,河南省商丘县,4412斤。

6月21日,河南省辉县,4535斤。

6月23日,胡北省谷城县,4689斤。

6月30日,河北省安国县,5103斤。

7月12日,河南省西平县,7320斤。

8月1日,湖北省孝感县,15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