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权力(第5/6页)

清朝的慈禧同样是这样一个权力异化的人物。1852年(咸丰二年),18岁的叶赫那拉杏贞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成为咸丰皇帝的“小妾”(维新派是这么称呼她的)。

1856年,慈禧21岁时,生皇长子载淳,当日晋懿妃,第二年晋懿贵妃。

1861年,慈禧27岁时,天天忙于听戏和纵欲的咸丰皇帝驾崩,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是为同治皇帝,叶赫那拉杏贞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九月,在恭亲王奕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垂帘听政。

1862年,慈禧28岁时,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1874年,慈禧40岁时,“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的同治皇帝染“淫毒”驾崩,时年19岁,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4岁的载湉339继位,即光绪皇帝。

1881年,慈禧47岁时,慈安皇太后钮钴禄氏病逝,慈禧专权。

1888年,慈禧54岁时,大婚后的光绪帝亲政,慈禧“训政”,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340

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后妃们,右一为隆裕皇后,左一为瑾妃

1894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原以为中国必胜,所以光绪帝主战,慈禧太后也主战。因有战事,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移作军费,慈禧太后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341后来由于形势日益紧张,慈禧不得不于八月二十六日宣布:“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342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于“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343,第二天,慈禧死。“天颜戚戚,常若不悦”的光绪终年38岁,而慈禧却活了74岁。据说,慈禧死前说了这样一段话:“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344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通常的情况下,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无法超越的,当然这种权力是法理上的,是逻辑上的,而不是必然的,在皇帝个人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中国会产生出超越于皇权之上的权力,这个权力没有准确的定位,不是固定在某一个职位上,而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变动。但是,一旦这某一异化的权力左右着皇权,它就成为中国的老大,替代皇权行使一切权力。当然这一超越皇权之上的权力,是比较脆弱的,一切不确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一权力的消失,最终权力归于皇帝。

大一统而皇权至上的中国,任何一项改革,必须得到一号人物的支持。无论是吴起、商鞅或是王安石,所有政治家的政治主张没有一号人物的同意都是不可能影响到现实社会的,除非自己成为一号人物,如张居正。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了,跟没有得到中国一号人物的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1898年,28岁的光绪皇帝名义上亲政十年了,但是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当然这一现实状况维新派也认识到了,本想借助袁世凯囚禁慈禧,改变这一态势,却被袁世凯出卖了,害得光绪自己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整十年。

在权力斗争的过程中,一心为国的光绪斗不过先己后国的慈禧,维新派也只有认栽的份。假如当初维新派采取翁同龢提出的“调和两宫”的主张,让慈禧而不是光绪充当维新变法的领袖,历史可能会重新改写,可惜康有为毫不犹豫地把慈禧提推到了对立面,只重视自身权力得失的慈禧也就理所当然地站过去了。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