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车来到中国

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2010年12月3日,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实验运营新纪录,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但是告诉大家,当火车一开始来到中国的时候,并不受人待见(尤其是大部分官僚)。

铁路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铁轨,一是火车。历史上,先有铁轨,后有火车,而铁轨又是由木轨变来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煤的开采和使用都是很早的。一开始,煤的转运都是靠人背、马拉,人背当然没有马拉得多,所以主要是马拉。大家知道,越是平坦的道路,对车子的阻力越小,马拉着越省劲,劳动效率越高。而修路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尤其是修一条保证长期平坦的路,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在地上辅一条木制的轨道,然后让马拉着小车在木制轨道上行驶,来回运送货物。

木制轨道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本身存在两大缺点:一是磨损快,二是承重小。随着冶铁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木轨进行了改进,一开始是在木轨上安装铁条以减少磨损,但是承重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1789年,英国人威廉·杰索普开始直接用铁制轨道来代替木制轨道,于是就有了铁轨。

随着工业、矿业的发展,动力问题开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于是需要对“马力”进行改进,“火车”就顺时代要求产生了。

大家都知道,火车是乔治·史蒂芬森发明的。但事实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是由一个叫特里维希克的工程师在1804年发明的,那时候乔治·史蒂芬森还刚会写自己的名字没几年。但是第一辆火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乔治·史蒂芬森是一个到了18岁还不会写自己名字的人,后来竟然成了工程师,并且还对历史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是以考试为人才选拔机制的古代中国所无法想像的。

史蒂芬森,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生于英国的一个矿工家庭,那时候,中国的孩子正在忙着背四书五经呢。

30岁之后,史蒂芬森开始捉摸怎么造火车,1814年7月25日,他制作的第一台机车——“布鲁克”号问世,可以拉8节矿车,载重30吨,能以每小时6.4公里的速度前进。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第一次运行时,煤矿上的居民看到这家伙跑起来时,烟囱直往外喷火,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火车”,一直叫到现在。

这个叫火车的东西不仅走得慢(每小时6.4公里相当于正常人散步的速度),而且震动厉害,噪声还大,所以开始时火车是很不让人满意的。

有欲望就要满足,有缺点就要改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火车也在不断地改进中。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线建成通车,并举行了通车典礼。数千人前来观看,史蒂芬逊亲自驾驶“旅行号”机车拉着12节装着煤、面粉的车厢和20节满载乘客的车厢从伊库拉因开出,安全到达达林敦车站,当时车上共有乘客450人,列车载重达90吨。“旅行号”上午9点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下午3点47分到达斯托克顿,近7个小时共跑了31.8公里。

7个小时走了三十多公里,这个速度也够慢的,但是可喜的是,这种状况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30年9月,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举行正式开通仪式,这是一个很大的场面,使拿破仑遭遇滑铁卢的英国首相威灵顿公爵也出席了,还有40万人在铁路旁边观看。然而就在这个仪式上,不幸的事发生了,一位“热忱拥护铁路”的国会议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比鸟儿飞得还快”的火车造成了围观群众的恐慌,混乱的人群失去了控制,把那位国会议员威廉·哈斯基逊的腿给踩断了,不治而亡。那列火车到底有多快?每小时36英里,相当于5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