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世枭雄(第2/12页)

直捅捅地办事,就像包全肉的饺子,太腻味,所以很难塞进人家嘴里,但如果能加点大葱就不一样了。没多久,“大葱”就不请自来了。

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被革命党人推为湖北都督,他的卫队长姓黄,经过“咸与维新”,自然也成了“革命同志”。在武昌之役中,黄同志受了伤,被送到上海就医。这样一来,更了不得,人家现在是老革命了。

老革命碰到的新问题,就是得有枪杆子,所谓盖庙立旗杆,自己做山神。黄某是四川人,同样知道“兰格志”股票的好处,伤一好,他就跑去找二位商董“借”股票。

当然得到的又是一番托辞。黄同志眨巴眨巴眼,也没有再劝,而是掏出一把手枪。

“敢情你们还不知道我是谁吧?看看我姓什么,对了,我就是黄兴大元帅的兄弟!你们长了七个头八个胆,敢跟我作对?”

武昌起义后,黄兴被南方各省推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在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凭一个同姓,就要跟黄兴攀兄弟,这也够能扯的。

不过这种连骗带吓的手法极有效果,在黑洞洞的枪口下,可怜的商人们吓得脸都白了,只得退一步,同意开会表决。

表决需要时间。开会那天,黄同志带着一班兵来到会场。见表决结果迟迟难以出台,便不由分说,将主持会议的商董给关进了黑房子,然后大踏步扬长而去。

剩下的人见势不妙,就到沪军府去告状。沪军都督收下状纸,随手塞给来的人一排新兵。

来告状的是个文人,给他兵都不知道怎么带,连齐步走的口令也不会喊。于是又来求告熊克武,请他看在同为川人的面上,无论如何帮帮忙。

熊克武没有兵,但身边有个叫王子骞的能人。

王子骞也是老牌的川籍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有随沪军作战的经历,且任沪军先锋军总司令部一等参谋,带兵没有问题。

王子骞赶去现场的时候,黄同志留下的那班人正三三两两坐在地上侃大山。王子骞上前大声宣布:“奉都督府命令,将某某交给我,你们各自回营。”

这一班人被王子骞的气势给镇住了,又见对方人比他们还多,当下连命令都不查看,就将扣押的商董一交了事。

经过几番过山车般的折腾,惜财如命的商人们开始觉悟了。这是乱世啊,饶你十八分精细,大兵们要吓你关你,甚至于杀你,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股票肯定是保不住了。与那个横蛮的“黄同志”相比,“熊同志”的态度已经算是春风拂面了,加上还有解救之恩,不给他给谁呢?

熊克武如愿拿到了股票。

黄卫队长虽然看着眼热,但他又不是黄兴真的兄弟,就算给人当了回托,做了一次洋葱头,也只能自认晦气了。

钱主要拿来买武器。上海多的是老外军火商,一圈比较下来,决定还是从日商手里购买。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离得近,运输方便,订好合同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货。

熊克武派王子骞作代表去洽谈合同。早在广州起义时,王子骞就曾护送军火到香港,对于军械的品种、质量不算外行,而且他的日语非常纯熟,可与日商直接对话,这样还能绕过买办中间商,节省一点费用和成本。

果然双方谈得不错:用股票作抵押品,一年后以现金收回,连利息都不用付。

黄兴也曾向这家日商订购过军火,但还比不上这次优惠。一切行将谈妥,就在快要签字时,日商忽然改了主意。

这蜀军据说是要北伐的,那当然是居无定所了,将来一年期满,找不到人怎么办?须知借钱容易,讨债可不易,这就叫做“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

日商提出,光股票还不行,得找一个地方长官作双重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