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世枭雄

黎元洪:北洋军人,武昌起义时任湖北都督,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副总统,地位很高但无实权,政治上偏向于南方党人。

王子骞:同盟会员,熊克武的幕僚及代表。

赵尔丰:四川总督,曾平定西藏叛乱,实行“改土归流”,但因镇压保路运动成为众矢之的。

蒲殿俊:四川名绅,保路运动领袖。

尹昌衡:字硕权,生于四川省彭州市升平镇。初就读四川武备学堂,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六期。尹昌衡因性格豪放,胆略过人,在川籍军官中拥有较高声望。辛亥革命后,被推为四川都督,系老川军中第一位具有实际意义的军事统帅。

赵尔巽:赵尔丰的哥哥,在赵尔丰之前任四川总督。赵尔巽是老川军前身第十七镇新军的创建者,一手提拔了尹昌衡。

蔡锷:字松坡,湖南人。蔡锷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士官三杰”之一,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高建树。在他担任云南都督期间,滇军威震西南,多次以援川为名入据川境,开滇军“侵川”之先河。

胡景伊:字文澜,生于重庆市巴南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三期,是四川留学士官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与蔡锷是同学。回国后任教于四川武备学堂,与尹昌衡有师生名分。胡景伊是个老狐狸级别的人物,心机极深,视熊克武和革命党人如寇仇,新老川军之战即由此引发。

袁世凯:创立了北洋新军,是北洋各系的首领,辛亥革命后出任临时大总统,继而正式当选为民国政府首任大总统。

1911年10月,凭借武昌起义的成功,革命党人得以控制武汉三镇。

这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在此之后,关内十八省中,共有十四省先后响应,这些省大多成立了民军,并以所在省份的简称为号,比如湖北民军就称为鄂军。

鄂军、苏军、浙军等等,一长串名单里,唯独没有四川的影子。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不过一切还来得及。

首先得找一下熊克武。

这位仁兄正在到处奔忙。武昌起义前,他正在陕西,准备策动当地军队起义,武昌起义后,马上到武昌与黄兴商讨作战方略。及至武昌告急,又急匆匆地赶到上海,催促江浙联军进攻南京,以间接援助武昌。

其时,川籍革命党人已云集上海,大家伙儿把熊克武团团围住:“南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攻下,就算攻下了,离北平还远得很。”

那怎么办呢?

“不如我们四川人自己撸起膀子干,组织军队兴师北伐!”

这支军队被称为蜀军,它不代表川军的全部,但却是所有川军里面第一个以省为号的军队。在众人的推举下,熊克武负责牵头组建蜀军。

组建军队,让人最头疼的不是人,而是钱。同盟会总部给了十万元,但远远不够,有人建议向四川铁路公司借款。后者曾是四川保路运动的主角,正是因为政府试图将其收为国有,才直接诱发和助推了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之后,四川铁路公司成了配角,再没人关心或在乎它的存在。其实这个民营公司就算不实施国有化,也已经经营不下去了,里面那叫一个烂和乱。

搞到如此地步,真是怪不得政府,都是股东们挪用资金炒股所致。这些股东本想趁股市红火时狠赚一把,没想到突然全线飘绿,结果就亏到了不堪回首的程度。

所有股票里面,只剩下一种英国人发行的“兰格志”股票尚算值钱,可以用它作抵押来买东西。

“兰格志”股票被保存在两名四川商董手里,他们如今都在上海。但要想让他们出借股票并非易事。熊克武多方动员,好说歹说,二位始终不肯松口。原因当然是怕“借”出去后鸡飞蛋打,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