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燃烧的翅膀

想学不给机会,回国又不甘心,这滋味别提让人多憋屈了,早在熊克武到达日本之前,就发生了自费生包围和冲击中国驻日使馆的事件。

熊克武的运气还不错,当他来到日本时,已经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加入日本私立军校——东斌学堂。不过在留日学生特别是自费生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愤怒和失望的情绪,而矛头所向,赫然正是当初将他们送出国的那些拖着“马尾辫”的高官。

事实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选定日本为留学目的地,是完全打错了算盘,因为盯住这批留学生的,还有在国内尚无立足之地的革命党人。

革命思潮很快在留日学生中得以蔓延,大家都变得不安分起来。某日,熊克武听到了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的消息: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到了东京。

太好了。熊克武到处打听,找到了孙中山的临时住所。

1905年7月25日,这是熊克武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天。这一天,他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孙中山一见面就问他:“熊君在此学什么?”

得知熊克武在学习军事,孙中山又问:“为什么要学习军事,你认为学来有什么用?”

熊的回答几乎脱口而出:“当然是为了富国强兵。”

这是标准答案。很多留日学生尽管在潜意识里早已离经叛道,但他们能用来答题的还是出国前记住的答案。

得换换名堂了,要不然革命党到东京来干什么?

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熊君错了!”

这位未来的国父侃侃而谈:“当前国势如此微弱,并非仅仅因为军事不如列强,不如的地方多了去了,那么根本到底在哪呢,就在于清廷腐败。”

“试想,有这样一个无能政府在那里,它会用你吗?退一步说,就算它会用你,也来不及了——等你好不容易学成回国,国家已经亡了。”

对熊克武来说,这绝非空洞缥缈的大道理,而是触目可及的残酷现实:从先前国内政府对待他们这些自费生的态度来看,一腔热血换来的极可能是报国无门。

曾经的踌躇满志,变成了眼前的一片茫然,我们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孙中山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了他,那实际上也是革命党的基本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叫做醍醐灌顶。就在这一刻,它属于熊克武。

此后的一切均顺理成章。1905年8月19日,熊克武加入了同盟会。履行完宣誓仪式,孙中山把他带到隔壁:“祝贺你,自今天起,你就不是清人了。”

加入同盟会的川籍留日学生共有数十人,其中熊克武还参与了同盟会总部的机要工作。在他所要掌握的联络暗号中,被清晰地打上了民族革命的印记——

问:你是哪里人?答:汉人。

问:持何物?答:中国物。

问:做何事?答:天下事。

一把火刚刚点起,迎面却浇来一盆冷水。

革命党人口诛笔伐的“腐败清廷”可不是木头,东京的热闹景象引来的是惶恐和吃惊:我们要培养的是接班人,可不是掘墓人。

赶快动用外交牌,让作为东道主的日本人好好管管。

此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日本要拓展自己在东三省的势力,就不能置中方的要求于不顾。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新规则,其中一条,就是不论你进入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一律都得由驻日公使出具担保。

留给自费生学军事的唯一一条路也被堵死了。这些新规则毫不意外地引起了强烈反弹,在同盟会的领导下,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举行了罢课抗议,一部分人决定直接罢课回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鉴湖女侠”秋瑾,熊克武也名列其中。

这些回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自费生。原因不言自明,公费生有担保有前途,“又吃纣王口粮,又说纣王无道”的人虽有,但总比不上自费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