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熊克武:字锦帆,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经镇,同盟会员。熊克武由叔父资助,自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斌学堂,回国后,在四川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起义。他一手创建的蜀军,是川军中唯一一支党人武装,因区别于老川军,所以又称新川军。

孙中山:同盟会创始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佘英:字竟成,生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同盟会会员。佘英有较好的武术功底,曾考中武秀才,社会经历复杂,做过学徒、船工、管带,有丰富的江湖经验,在袍哥内部被推为舵把子。熊克武发动四川起义时,佘英是其重要助手。

杨兆龙:泸州知州,镇压了熊克武和佘英发起的泸州起义。

黄兴: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级人物,时人以“孙黄”相称,在同盟会中主要负责军事,领导和组织了广州黄花岗起义。

张鸣岐:两广总督兼代理广州将军,是一个很有能力及政绩的汉族大吏。黄花岗起义时坐镇广州,成为革命党人要刺杀和捉拿的主要目标。

喻培伦:字云纪,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文英街,同盟会会员。父亲是内江糖商,家庭富裕,自费留学日本,后考入中国政府所指定的官费学校,就读于千叶专门医学校药科。他擅长制造炸药和炸弹,是同盟会中有名的“炸弹大王”。

但懋辛:字怒刚,生于四川省荣县方家冲,同盟会会员。他是熊克武在东斌学堂的同学,辛亥革命期间,和熊克武一起组织四川起义。但懋辛具备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蜀军中,其地位和作用仅次于熊克武,是所谓“九人团”和“一军系”中的第二号人物。

川军的历史,要从熊克武讲起。

一个“武”字,无意中透露出的,是一个古老民族无比不安的情绪:它曾以文明著称,但在弱肉强食的冷酷现实下,也不得不走上以武自强的道路。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间出现了一幅著名漫画,画上豺狼虎豹全扑了过来,偌大的东方国度眼看就将被撕得四分五裂。

就连最保守的人都意识到,不改变不行了。变革大潮汹涌而至,很快就将包括熊克武在内的无数年轻人卷入其中。

熊家曾寄望于熊克武的是子承父业,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中医,但熊克武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医人不如医国,谈文不如论武,只有投笔从戎,用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武装自己,才能抵御入侵。

志向已经决定,年轻人需要的就是一个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的机会。

中日两国最早都是以欧美为师,只是两个学生在成绩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甲午战争,曾经不显眼的日本竟然后来居上,一举反超了曾经很辉煌的中国同学。

伤你最深的人也许就是那个最有本事的人,中国人非常想知道的是,这个东瀛小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成功秘诀。当国家再次遭遇重大挫折时,这一感受尤其强烈。

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第二年,即1902年,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便被废除,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选派留日学生。

至此,日本正式替代欧美,成为中国海外取经的第一标杆。

和现在一样,当时留学日本也有公费和自费两种方式。公费当然好,可问题是设有门槛,非得在国内就是优等生不可。熊克武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留给他的只有第二种可能。

自费拼的是钱,如果以此划线,经济状况一般的熊家就只好干瞪眼了。幸亏熊克武的叔父经商有道,每年都能赚取数百两银子,足够为侄子供学费。

1903年冬天,熊克武启程赴日。

樯帆已经扬起,带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美好理想,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它的轨迹却在中途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