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第5/6页)

战事黯然收场,夏口依旧是黄祖的夏口。凌操死不瞑目的尸体被他十五岁的儿子凌统拖回东吴,继续死不瞑目。孙权悲欣交集地看着这位不再呼吸的部将,觉得人间事到底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团队的事,一个团队能不能成事,说到底是要看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会不会坏事。现如今,活生生的事实深刻地教育了孙权,最不应该坏事的那个人坏了事,这让他无话可说。

面子的威力

五年之后,世事有了轮回。甘宁想弃暗投明,奔向孙权的怀抱。

很多人怀疑甘宁是诈降,孙权却不怀疑这一点。孙权以为,人世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怀疑一切。一个怀疑一切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这样做既不给自己很多新鲜的可能,也不给世界很多新鲜的可能。

在孙权看来这样的人是枯燥的,就像此类人的世界也是枯燥的一样,孙权不愿意做枯燥之人。他愿意做一个有趣味的人。

哪怕这样的趣味是有危险的。

很快,孙权的选择赢得了回报——甘宁献计了。甘宁说南荆之地,是曹操必争之地。这块地,刘表是守不住的。一个人心中要是没有未来,他注定没有未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刘表无远虑,失去也就在所难免了。刘表的儿子也没什么出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刘表的儿子性情愚劣,除了会打洞之外,不会别的。所以南荆之地,注定是明公之地,宜早图之;迟了,就被曹操先图了。当然,欲图南荆,须先取黄祖。破了黄祖军后,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则霸业可定。

孙权听完甘宁的建议之后,给了如下评价:“此金玉之论也!”于是不再怀疑,包括他的那些部下们。

于是排兵布阵,命周瑜为大都督,总督水陆军兵;吕蒙为前部先锋;董袭与甘宁为副将;孙权自领大军十万,征讨黄祖。

这场战争后来被证明是没有悬念的战争。几天之后,黄祖遗憾地发现,他的脑袋被甘宁拎着,献给了孙权。甘宁以其决绝的行动告诉世人,各为其主没有错,各为其主也是一种忠诚,乱世的忠诚。

但是凌统看不懂这种忠诚。凌统喜欢的词句是这样的:从一而终;忠诚到底;杀父之仇不可不报。所以在庆功宴上,他的剑拔出来了。目标是甘宁。

凌统想用甘宁的血为五年前死在他手下的父亲凌操讨一个说法。凌统以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个说法的。你不给我说法,我就给你说法。

孙权拦住了他。愁眉苦脸地拦住了他。

孙权之所以会愁眉苦脸不是因为自己无力制止这场内讧,而是他给不出制止内讧的理由:凌统有权为父报仇,甘宁也有权凭借自己的战功加官进爵(事实上甘宁此时已被孙权封为都尉),可现如今的情势是,此二者不并存。

就像冰和火。就像矛和盾。就像同床异梦的夫妻,人在一起,心却不在一起。

那就分开吧。孙权一声叹息,为此二人安排了各自的归属:孙权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开凌统的仇恨。同时,孙权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都是都尉了,一碗水已经端平,凌统凌大都尉,你就别闹了,给我孙某人一个面子行不行?

凌统果然没再闹下去。不是都尉一职收买了他,而是孙权的面子在起作用。的确,面子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武器。很多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但他人的面子却不能不给。给人面子事关道德情操,事关做人的底线问题,马虎不得。凌统就在孙权的面子前败下阵来。他的杀父之仇被暂时搁置了——面子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搞好内部团结对孙权来说,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在孙权看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不要乘胜追击,让刘表变成第二个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