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第5/1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以说是人类思想里的一块试金石。全人类牺牲了好几千万人命,去考验有无这样一个优秀民族的存在。

人类次一重要的关系——性关系——也在20世纪经过一段空前的变化。尤其女性的解放更为彻底。我还记得我在学士班选修新闻系课目的时候,那已经是1950年间的事了。教授讲解诽谤法。他说一个女人的贞操,是很有重量的名誉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可以产生严重的诉讼。现在这种情形早已改变,还有不少的女性以婚外情为荣。“我是肯尼迪的情妇”,不仅名誉无损,而且尚可自抬身价。莎莉·麦克琳(Shirley McLaine)曾说整个婚姻制度业已过时,人家即问她既然如此何不离婚,她就说连离婚也是老派头,也无必要。这是半个世纪之前无可想象的。

将这些情形归咎于弗洛伊德也可以说是张冠李戴。弗洛伊德是医生,他因为临床判断发现不少神经病的根源由于被压抑的冲动。这种被压抑的冲动之中性关系最为紧要,如由病人自身说出可能廓清病源。而他之所谓“性”有一个极为广泛的含义。比如一个婴孩受母亲的哺乳也是一段性经验,所以饮食也与性有关。

这种理论也可以一再伸展引用。我又有一个教师讲解文学作品与故事中动机,我因为他也是医生出身,才选过他的一堂课。及至他说及《白雪公主与七个矮人》里面的“发掘”dig、dig、dig也带着性的寓意,就只使我疑信将半了。因为用“发掘”表示男人向女性做爱,完全是美国人的粗俗俚语,在其他文化里,并不尽然。再又有他说及用钥匙将锁打开,也包含着下意识内性的动机,则更无从实证。可见得以下意识为题,取舍之间没有一定的准则了。

而且今日性爱之泛滥,与其说倡自弗洛伊德,还不如说由于避孕丸的发明,自此之后性关系与强迫怀孕脱离关系,才产生了女性的性自由。再有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一案,称为超级影片公司控告俄亥俄州教育部(Superior Film Inc.vs.Board of Education of Ohio),判决书认为电影也是一种言论,不是影片中男女主角都在发言么?所以它应受宪法修正案第一款言论自由的保护,自此之后,也不论色情不色情、猥亵不猥亵,这些考虑都已过时了。

说到这里我也要附带解释:西方法律只防止个人为恶时侵犯公众或旁人,不逼人为善。因为道德上之事,没有绝对的标准,更无法强制执行,尤其自宗教革命以来,良心上之事只有各人自身做主。还有一点则是性的自由也仍与经济发展有关。比如说,如果女子没有就业的机会就很难享受到性的自由。而且离婚时的赡养费,也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三种关系——经济关系——其所赋予的行动,也以马克思的名义执行。举凡20世纪重要的革命以及激烈的工会运动、叛变与游击战,很少不假借马克思的名义主持。此中也待解释。有些学者早已指出:马克思一生著作甚多,不过流传最广的《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充满着煽动性。内中警句如“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原为1848年的革命而作,不是学术论著。而他较有体系、带学术性的著述则只有极少的人过目。当中又免不了自相矛盾之处,因此也易给人抓住,借题发挥。

怪不得马克思自己生前就指斥有些人以《资本论》卷一作一切的标榜实为“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又否认自己为“马克思主义者”。

从各种迹象看来:以上三种运动——种族主义、性的冲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行动——都在20世纪掀至顶端,刻下都有反动、紧束或重新考虑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