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既武何灵兮(第4/10页)

公子成的论调一向是先贤如之何,圣人何如之。为了交流方便,赵武灵王也只能用公子成的常用词汇与他进行交流。打着红旗反红旗是说服工作常用的一种技巧。于是赵武灵王派使者向公子成道:我计划推行胡服,准备从上朝开始。在家听父母,在国听国君,这是老祖宗千年不便的老规矩。现在,我想推行胡服,如果连我最亲近的人都不支持我,天下人该怎么看我?国家定策的法则是以便民为准。现在所要推行的胡服不是没事瞎折腾,是有道有理有根据的。一旦取得成效,这件事在道德上也会站稳。我恐怕叔叔您违背政治原则,将会扩大别人对我的非议。

公子成对使者道:“咱们中国是全天下知识最密集的地区,也是财富最密集的地区。老百姓沐浴在圣人的教诲之下已经有很多年,咱们中国的先进文化一向受到四方游牧民族的崇拜。现在大王却抛弃这些宝贝东西去哈胡。上至智识阶层,下至平民百姓怎么能不反对?我呀,由于思想有点不通,引起了消化道堵塞,浑身乏力,看来我需要调养一段时间。啊哟,啊哟~~。”

公子成抬出中国的先进文化说事,让赵武灵王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公子成的反对不是一个独立事件,是批量事件中的一个典型,所以赵武灵王亲自跑到公子成的家里,单独对他进行说服。

赵武灵王道:“听说王叔病了,我特来看望,也顺便交流一下思想。医书上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把你思想上的疙瘩消除了,你肠胃就会通畅。服饰的作用是为了方便使用;礼教的作用是为了方便行事。圣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规范,是为了便利民众而造福国家。中国之大,即便同沐圣贤的光芒,不同的地方也流行不同的服饰文化,有的地方流行纹身,有的地方流行染发。由实际情况引起的不同,最聪明的人也不能统一。一个合格的从政者应该能够理解这些不同而不强求。叔叔,您所讲的道理并没有脱离世俗偏见。我所推行的胡服正是要改变这种世俗的偏见。看看我们的四周吧!我国领土从常山到代地,东边与燕、东胡接壤,西边有楼烦、秦、韩,国内却没有能够骑马射箭的勇士抵御外患。忆往昔,如果先祖赵简子没有在晋阳和上党牢牢地扎下跟来,先主赵襄子就无法赶走胡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段光辉历史。中山国曾经依托齐国,侵夺我国,差点水淹了鄗地。几代国君引以为耻,可是一直也没有雪耻。如果我们搞成了胡服骑射,不但可以保卫国土,还可以向中山国报仇雪耻。但,叔叔你依附世俗的看法,违背先辈的遗愿,带头反对胡服,却忘了国家的耻辱,我感到很遗憾。”

公子成听后,拜倒在地,道:“老臣糊涂,差点跟随众人耽误了国家大事。大王的话胜于世界上一切灵丹妙药,我听完以后清气上扬,浊气下降,肠也不堵了,胃了不疼了,以前一步迈8寸,现在能跨2尺了。我不要小步急趋,我要迈大步行走,我要胡服,我还要焕发第二春。快给我胡服,吼吼哈嘿,快给我胡服,吼候哈嘿,从政之人请窃记,变者无敌。”

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定为国策之后,又受到另外一些人的反对。赵氏宗族的赵文、赵造纷纷进谏,建议赵武灵王撤销胡服骑射的法令,所持论调与公子成一般不二,说什么圣人不易民而教,贤者不变俗而动。赵武灵王就用圣人因时而化,与世推移的道理来反驳。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现成观点,其中不少是辩证统一的,赵武灵王要做的只是用其中活的灵魂对抗反对派死的教条。

最后提出反对是赵燕,其实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没有穿胡服。赵武灵王派人去责备他,道:“为臣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国君服务。如果有反对意见,也要有理有利有节地提出来,大声喧哗是不对的。与国君探讨,要以理相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服从真理,不能靠反对上级意思来出风头。现在除你之外,所有大臣都已经穿上了胡服,你既不交流,也不同意,居心何在?我只能怀疑你出于私心故意要出风头,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了防止王族蒙受犯罪的羞辱,我曾特意向你们申明国家的法律。难道要法律替我来说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