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既武何灵兮(第3/10页)

中山国继续演绎着生存大师的神话。魏文候时代,中山国被乐羊攻灭。公元前380年魏国忙于中原战争的时候,中山国又复活了,而且屡次派军队占领地盘,渐渐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受中山国的影响,赵国的土地像个葫芦状,大头是赵国的统治中心,在南面;小头被称为代地,在北面。大头与小头通过一条狭窄的走廊相连。这条走廊对赵国的代地安全非常重要,如果被中山国掐断,代地就会断奶。中山国本来也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但在与中原诸侯接触的过程中被同化的厉害,就连打仗也是按中国的套路进行,步兵和战车是他们的主要兵种。

大会之后,赵武灵王率领军队离开国都北上攻击中山,然后到赵国北部的代地巡游了一圈,最后赵武灵王登上了黄河西侧的一座山。望着危机四伏的大好山河,赵武灵王将要做第一次布道,听众只有一个——大臣楼缓。布道的地点和环境正是为布道的内容所设。赵武灵王道:“想当初,我国的祖先顺应时代的潮流,扩大了南方版图,连接了漳、滏一带地区,然后建立了长城,又攻取了蔺、郭狼,打败了林胡部落。可惜功业未成,而先人已逝。现在,中山在我心腹,时刻有可能给我们做结扎手术,北有燕,西有林胡,楼烦,秦国和韩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守卫边疆,赵国就会灭亡。如果要青史留名,就不能被世俗的成见所拖累。历史将我摆在一个舞台上,使我有机会带领赵国建功立业。我将坚定不移地去追求这项荣誉,因此我不可更改的决心是——胡服!”

在山之颠,日神的理智和酒神的激情一起投射到了赵武灵王身上。当他开口,整个世界都在倾听。刚才一席话,楼缓如沐春风,如淋夏雨,所有的反对在最后一刻全部决堤,从心底升起一阵共鸣。“善!”这意味着赵武灵王少了一个反对者,多了一个追求者。

大臣肥义与赵武灵王最为亲近,也最容易进行沟通。赵武灵王道:“赵简子、赵襄子之所以成为赵国强大时期的代名词,是由于考虑到了胡、翟之地礼仪。一个大臣应该能够促进人民内部的团结,应该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两者都是一个大臣的基本功。事隔多年,现在我想续写简襄时代的辉煌,可是像当年那样的大臣现在却不多见。那些在历史上建立卓越功勋的伟人,无不顶着保守势力的压力。那些眼光独到的智者,必定会招来守旧人士的反对。现在我想在全国上下推行胡服骑射,必定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抵制。该怎么办?”

肥义道:“我听说,畏首畏尾,无事可成,犹豫反复,必遭失败。既然大王已经决定要逆社会习俗而行,就不要顾忌社会舆论的反对。贵族的道德不同于平民的道德,建立卓越功勋依照的是宇宙的客观真理,世界的自然法则,而不是普通人的常识。愚蠢的人总是落后时代半拍,而聪明的人将是时代的领跑者。主公又有什么担心的?”

尼采提出的“超人”哲学,2400年前的赵武灵王与肥义已经模糊的感觉到了。一个时代的领跑者应该是一群有自新能力的强者,他们尊崇“贵族”道德,依据的是一种不以大多数人心理为转移的客观真理,着眼于将来利益。

赵武灵王将肥义的意思更向前推进了一层,道:“我不担心胡服的正确性,我担心的是天下人的接受能力。乌合之众眼里的兴奋,会让清醒的聪明人悲哀。愚蠢之人基于尝试判断发出的嘲笑,会给时代先驱者带来麻烦。如果赵国还有一部分人能够与我想的一样,那说明胡服改革还是不够超前。如果整个赵国都在看我笑笑话,胡、中山之地必将落入我的手中。”

于是,赵武灵王成为第一个哈胡族,先在王宫里穿上了紧俏的胡服。赵武灵王还想穿着胡服上朝,给满朝文武做个垂范。忽然,赵武灵王想到了一个人——公子成。公子成地位尊崇,而且是王叔,在大臣中很有影响力。但公子成是个老顽固,固守着周礼先贤的那些规矩不放。如果他不胡服,满朝文武也会跟着拒绝胡服,所以赵武灵王决定先作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