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统一

尽管1849年革命和改革的努力失败了,但重新掌权的保守派政权却十分古怪。虽然他们实行的是极端保守的政治政策,但时不时地和进步的经济政策相结合。19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腾飞,煤炭、钢铁和纺织产量增长,铁路也越来越多。1850—1870年,全德的铁路长度增加了2倍,工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也从1850年的4%增长到了1873年的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855至1870年间增长了1/3。虽然经济的发展在1857年的危机后停滞了一段时间,但普鲁士的经济还是有所增长。相比较而言,奥地利的经济大体上处于停滞状态,维也纳、布拉格、波希米亚等工业中心总体上还不如经济落后的大片农村地区。此外,奥地利还要在军队的开销上投入大量的预算,以解决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混乱局面。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差异是争夺日后统一德国主导地位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奥地利试图拆散或加入关税同盟,但都失败了。1865年同盟重新成立,并由普鲁士主导,奥地利被排除在外。因此,普鲁士能够从小德意志邦国的市场中获益,满足了其经济发展的需求。虽然这些小德意志邦国在政治上更倾向于支持奥地利,但是在经济上,他们没有任何理由退出普鲁士主导的关税同盟。

一方面,各种音乐、体育和文化组织通过节日、射击比赛、体操赛事和其他集会宣传德意志文化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跨越邦国国界的政治组织也在不断发展。1859年德意志民族协会(Nationalverein)成立,虽然它并非政党,而是一个利益集团,但却为自由讨论提供了一个跨越邦国的平台。在与自由派领导的初步接洽遭到失败后,德意志工人组成了许多文化和教育组织。1863年,拉萨尔(Lassalle)建立了德意志工人联合会(Allemeiner Deutscher Arbeiterverein[1])。德意志工人联合会和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任何关系,当时他们还在伦敦,置身事外,并猛烈地批评拉萨尔的国家主义者观点。更为贴近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在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影响下,于1869年在艾森纳赫建立的社会民主工党。尽管刚开始这两个政党之间是竞争关系,但在不断加剧的镇压面前,它们于1875年在哥达(Gotha)合并了。这个合并计划的实施需要对拉萨尔做出许多让步,遭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激烈批评。读者也将看到,德国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分歧持续了好几代人。在统一前,其他正在发展的政治结盟还包括保守派团体,第一轮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站队就发生在普鲁士、巴伐利亚和其他邦国。普鲁士的左翼自由派脱离了组织,于1861年6月组成了德国进步党。

总体来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普及率上升,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和对进步的信心大大增强,博物馆、动物园、剧院、美术馆等教育文化机构逐渐得到了普及。稳固的中产阶级文化深深扎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之中。但文化中仍有一种不确定性,它不仅仅在于悬而未决的统一问题,也关系到民族身份和民族的历史与未来。这从当时庙宇的建筑风格中就可窥见一斑。当时的庙宇建筑越来越世俗化,正如同时代宏伟的火车站和浮夸的、类似中世纪风格的银行和市政大楼,更别提巴伐利亚的疯子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那宛如仙境的宫殿了。与此同时,大多数普通德国民众的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那些没有移居到城镇,也没有移民到美国的农民,仍然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社区小巧紧凑,通常以当地教堂为中心,很容易意识不到,或者无视国家层面发生的巨变,自然就影响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图22 1855年,在柏林莫阿比特的波尔西克(Borsig)公司机车生产工厂。柏林州立档案馆州立图片资料室藏。